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飕飕。雁声冷唤芦花秋。
芦花秋。梦沉别浦,灯灺南楼。
去时系足书空修。而今只影牵新愁。
牵新愁。几回忘了,又上心头。
白话文翻译:
秋风瑟瑟,雁鸣声声,唤起了芦花的秋意。
在这个秋天,梦中沉浸在离别的岸边,南楼的灯光昏暗。
离去时系下的信,空留着无边的思念。而如今只剩孤影,牵引着新的忧愁。
这些新的愁苦,几次忘却,却又一次次涌上心头。
注释:
- 风飕飕:形容风声的细腻,带有秋意。
- 雁声:指大雁的叫声,常与秋天的凋零、离别联系在一起。
- 芦花:芦苇的花,常生于水边,象征孤独和离愁。
- 灯灺:形容灯火微弱,暗淡的样子。
- 系足书空修:指曾经留下的信件,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思念。
- 牵新愁:新的忧愁牵引着心灵,意味着对过去的怀念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玉珍(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天,正值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感慨。社会动荡之际,个人情感愈发显得沉重,诗中充满着对逝去时光的思索与惆怅。
诗歌鉴赏:
《碧云深 闻雁》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开篇即以“风飕飕”引入,生动地勾勒出秋天的氛围,伴随着冷冽的雁声,令人感受到一种肃杀之美。紧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个人内心,表达对于离别的思念,尤其是“梦沉别浦,灯灺南楼”一句,描绘了一幅孤独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乡愁。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去时系足书空修”展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无奈,而“牵新愁”则强调了情感的复杂与反复。即便是几次忘却,依旧无情地回到心头,似乎暗示着离别的痛苦是无可逃避的。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飕飕:开篇以声音描写引入,设置了秋天的氛围。
- 雁声冷唤芦花秋:雁声唤起秋天的感觉,意象中包含了孤独与离愁。
- 梦沉别浦,灯灺南楼:梦中回忆离别的港口,南楼的微弱灯光象征着孤寂。
- 去时系足书空修:离去时留下的信件,空留思念的痕迹。
- 而今只影牵新愁:如今只剩下孤独的身影,心中牵挂新的忧愁。
- 几回忘了,又上心头:对往事的反复思索,表达了情感的无奈与纠结。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风、雁声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去时系足书空修”和“而今只影牵新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芦花、灯光等意象象征孤独与思念,深化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愁”展开,展现了个体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思索。诗人在自然景象中反映内心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及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 芦花:代表孤独与凋零,蕴含着对往昔的追忆。
- 灯光:象征着希望与孤独,暗示着对未来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风飕飕”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氛围?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灯灺”是指什么样的状态?
- A. 明亮
- B. 暗淡
- C. 闪烁
- D. 稳定
-
诗人的情感主要围绕哪种情绪?
- A. 喜悦
- B. 愤怒
- C. 离愁
- D. 安宁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玉珍《碧云深 闻雁》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均表达了思乡与离愁,但张玉珍更注重秋天的自然意象,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引发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