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08:34

顶垂翅短立䙰褷,孤泪谁听祇自悲。

宁瘗焦山山下土,不将身托上林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顶垂翅短立䙰褷,孤泪谁听祇自悲。宁瘗焦山山下土,不将身托上林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和悲伤的情感。短小的翅膀垂着,站在那儿,隐隐地流下孤独的泪水,谁能倾听我的悲伤呢?我宁愿埋葬在焦山的土壤下,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身躯托付于高高的林树上。

注释:

  • 顶垂翅短:意指翅膀短小而下垂,象征无力和孤独。
  • 立䙰褷:䙰褷是鸟类的栖息之处,表示孤单地立在那里。
  • 孤泪:孤独的泪水,表现诗人内心的悲伤。
  • 宁瘗:宁愿埋葬。
  • 焦山:可能指代一座荒凉的山,象征着孤独与死亡。
  • 不将身托上林枝:不愿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树枝之上,暗含对生存和归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伯雨,号半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兼工词。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个人失落之际,诗人通过鸟的意象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体的无奈。

诗歌鉴赏:

《无题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开头“顶垂翅短立䙰褷”,生动地刻画了一只短翅鸟的形象,既表达了鸟的无力和孤独,也映射出诗人自身的处境。孤独的鸟儿泪水汪汪,却无人倾听,显示出一种深切的悲哀感。

接下来的“宁瘗焦山山下土”,表现出一种宁愿选择死亡而不愿意依附于他人的决绝态度。这里的“焦山”可能象征着荒凉与绝望,诗人宁可化为尘土,也不愿高飞于林间,显示出对生命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刻,意象鲜明,通过鸟的孤独,传递出一种对命运的反思与自我归宿的追求。正是这种情感的真实与细腻,使得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显得独特而感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顶垂翅短立䙰褷:鸟儿短小的翅膀无力地垂着,站在孤独的栖息地,暗示了无奈与孤独。
  • 孤泪谁听祇自悲:孤独的泪水无处倾诉,只有自己在悲伤,表现出内心的孤寂。
  • 宁瘗焦山山下土:宁愿埋葬在无人的山下,显示出对生死的淡然。
  • 不将身托上林枝:不愿依附于树木之上,象征着不愿意寄托自己的生命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的形象比作诗人的孤独,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孤泪的描写使得情感更加生动,仿佛鸟儿在倾诉自己的悲伤。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无奈与生命的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翅:象征无力和孤独。
  • 孤泪:代表内心的悲伤与无助。
  • 焦山:暗示荒凉与死亡。
  • 林枝:象征依附与希望。

这些意象在文化中承载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短翅鸟的孤独与焦山的绝望相结合,形成了诗歌的核心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顶垂翅短”意指什么? A. 鸟的翅膀很长
    B. 鸟的翅膀很短且垂下
    C. 鸟很快乐
    D. 鸟飞得很高

  2. 诗人宁愿选择埋葬于何处? A. 大海
    B. 山下的土
    C. 树枝上
    D. 城市

  3.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A. 欢快
    B. 孤独与悲伤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前者通过鸟的意象表达孤独和无奈,后者则通过月光和思念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