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龙湫》

时间: 2025-01-01 14:35:06

绝顶谒龙公,森寒石作宫。

路盘青壁上,瀑泻白云中。

僧说闻雷出,人疑与海通。

几时阴晦夜,来此看拿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顶谒龙公,森寒石作宫。
路盘青壁上,瀑泻白云中。
僧说闻雷出,人疑与海通。
几时阴晦夜,来此看拿空。

白话文翻译:

在山顶拜访龙神,寒意逼人的石头筑成宫殿。
道路蜿蜒在青色的山壁上,瀑布倾泻在白云之中。
和尚说这里有雷声,令人怀疑与大海相连。
何时能在阴云密布的夜晚,来这里观看那空旷的景象呢?

注释:

  • 绝顶:山的最高点。
  • :拜访,拜见。
  • 龙公:指龙神,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 森寒:形容寒冷而幽深的样子。
  • 青壁:青色的山壁。
  • 瀑泻:形容水流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
  • 雷出:指雷声响起。
  • 阴晦夜:阴暗的夜晚。
  • 拿空:指空旷、空灵的状态。

典故解析:

“龙公”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龙神,通常与水、雨、风等自然现象有关。龙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权力和力量的象征,而“绝顶”则表现出追求超然境界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季高,号耕烟,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尤其以词和诗著称。他的诗风豪放,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慨,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哲思。

创作背景:

《第三龙湫》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思索。在那个时期,山水诗流行,诗人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心中的情感与哲理。

诗歌鉴赏:

《第三龙湫》体现了刘克庄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悟。开篇的“绝顶谒龙公”不仅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壮丽场景,也暗示了他对神秘力量的敬仰与追求。接下来的“森寒石作宫”,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山顶的冷峻与宏伟,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邃的氛围。

“路盘青壁上,瀑泻白云中”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路的蜿蜒与瀑布的飞流,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观与神秘。诗中提到的和尚,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味,似乎在提醒人们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思考。

最后两句“几时阴晦夜,来此看拿空”则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渴望,表达了一种对宁静与空灵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顶谒龙公:在山的最高点拜访龙神,表达对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敬。
  2. 森寒石作宫:形容山顶环境的冷峻,石头构成的宫殿象征自然的宏伟。
  3. 路盘青壁上:描绘山路的蜿蜒曲折,青色的山壁增添了神秘感。
  4. 瀑泻白云中: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与白云交织的美丽画面。
  5. 僧说闻雷出:和尚提到雷声,暗示自然力量的存在。
  6. 人疑与海通:人们产生怀疑,仿佛这里与海洋相连,增强了神秘感。
  7. 几时阴晦夜: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
  8. 来此看拿空:渴望在宁静的夜晚欣赏自然的空灵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顶比作“龙宫”,赋予自然以神秘色彩。
  • 对仗:“路盘青壁上,瀑泻白云中”,构成优美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和尚的言辞使自然的声音具有人性化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崇敬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绝顶:象征追求高远理想。
  • 龙公:代表自然的神秘与不可捉摸。
  • 青壁与白云:构成了自然的美丽画卷,象征着超脱俗世的境界。
  • 阴晦夜:代表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绝顶谒龙公”中的“绝顶”指什么?

    • A. 山的中间
    • B. 山的最高点
    • C. 山的底部
  2. “路盘青壁上”的“青壁”指的是什么?

    • A. 青色的山壁
    • B. 青色的湖泊
    • C. 青色的天际
  3. 诗中提到的“僧”是指谁?

    • A. 一位普通人
    • B. 一位和尚
    • C. 一位诗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高处的壮阔景象,但更强调了人文气息与历史感,而刘克庄的《第三龙湫》则更倾向于自然的神秘与哲思。两者在意境和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