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张栻 〔宋代〕 移得幽兰几本来,竹篱深处手栽培。 芬芳不必纫为佩,月白风清取次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将几株幽兰从别处移来,亲手在竹篱笆深处栽培。它们的芬芳无需编织成佩饰,在月色皎洁、风清气爽的夜晚依次绽放。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兰:指兰花,因其生长在幽静之处,故称幽兰。
- 几本:几株。
- 手栽培:亲手种植。
- 纫为佩:编织成佩饰。古代有将香草编织成佩饰佩戴的风俗。
- 月白风清:形容夜晚月光明亮,风清爽。
- 取次开:依次开放。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城南书院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移栽幽兰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移得幽兰几本来”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幽兰的喜爱,也暗示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竹篱深处手栽培”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亲手种植的乐趣和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后两句“芬芳不必纫为佩,月白风清取次开”,诗人认为幽兰的芬芳无需人为的装饰,在自然的环境中就能展现其美,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纯粹欣赏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幽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移得幽兰几本来”,诗人从别处移来几株幽兰,表达了对幽兰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第二句“竹篱深处手栽培”,诗人亲手在竹篱笆深处栽培幽兰,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对种植乐趣的享受。
- 第三句“芬芳不必纫为佩”,诗人认为幽兰的芬芳无需人为的装饰,自然之美无需外在的修饰。
- 第四句“月白风清取次开”,在月色皎洁、风清气爽的夜晚,幽兰依次绽放,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纯粹和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幽兰”比喻高洁的品质。
- 拟人:“取次开”赋予幽兰以人的行为,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兰:象征高洁、清雅。
- 竹篱:象征简朴、自然。
- 月白风清:象征宁静、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兰”象征什么? A. 高洁品质 B. 富贵生活 C. 世俗繁华 D. 战争残酷
-
诗中“竹篱深处手栽培”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享受 B. 简朴自然 C. 忙碌奔波 D. 孤独寂寞
-
诗中“芬芳不必纫为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审美观? A. 追求外在装饰 B. 崇尚自然之美 C. 忽视内在品质 D. 重视物质享受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张栻《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王维《山居秋暝》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张栻的诗更注重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张栻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