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林茂之先生刘公㦷比部小饮红桥野园越日茂之先生赋诗枉赠奉酬》

时间: 2025-01-03 11:04:21

迟日和风汎绿蘋,飞花落絮罥红巾。

此间帘影空于水,何处琴丝细若尘。

池上管弦三月饮,坐中裙屐六朝人。

独怜长板桥头客,白发淮南又暮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迟日和风汎绿蘋,飞花落絮罥红巾。
此间帘影空于水,何处琴丝细若尘。
池上管弦三月饮,坐中裙屐六朝人。
独怜长板桥头客,白发淮南又暮春。


白话文翻译:

春日迟迟,和风拂面,绿蘋在水面上荡漾;
飞舞的花瓣与飘落的柳絮,如红巾般轻柔缠绕。
这里的帘影在水中恍惚,
哪里又能听到琴声,如细微的尘埃一般。
池边的乐声在三月中响起,
坐在这儿的女子,穿着裙子和木屐,犹如六朝的风雅人。
我独自怜惜那长板桥头的客人,
他白发苍苍,正值淮南的又一个暮春。


注释:

  • 迟日:春天的晚日,代表温暖的天气。
  • 和风:温和的春风。
  • 绿蘋:水面上生长的绿蘋草。
  • 飞花落絮:春天花朵飞舞,柳絮飘落。
  • :缠绕、挂住。
  • 琴丝:古琴的琴弦。
  • 细若尘:形容琴声细腻如尘埃。
  • 管弦:乐器,指音乐。
  • 三月饮:指春天的饮酒聚会。
  • 裙屐:裙子和木屐,形容女子的打扮。
  • 六朝人:指东吴、东晋至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
  • 白发淮南:白发的老人,淮南地区,暗示老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约1700),字子华,号剑舟,晚号竹垞,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语言清新,意境幽雅,富有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的一个饮酒聚会,描绘了春日美景和人们的欢聚,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老友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关怀。开头两句描绘了春日的柔和与美丽,绿蘋和飞花落絮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接着,诗人通过“此间帘影空于水”描绘了水面上帘影的模糊,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虚幻。

在酒宴的描写中,诗人引入了古代文人的雅致,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文化的传承。而最后一句则转向对长板桥头白发客人的关切,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深厚,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温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迟日和风汎绿蘋:春日的光景温暖,微风中水面绿蘋摇曳。
  2. 飞花落絮罥红巾:花瓣与柳絮轻飘,像红巾一样相互缠绕。
  3. 此间帘影空于水:水面上的帘影在阳光下显得模糊。
  4. 何处琴丝细若尘:琴声悠扬而细腻,令人难以捉摸。
  5. 池上管弦三月饮:春天的饮酒聚会,音乐声在池边响起。
  6. 坐中裙屐六朝人:坐在这里的女子,打扮得如同古代雅士。
  7. 独怜长板桥头客:我特别怜惜那桥头的老朋友。
  8. 白发淮南又暮春:他白发苍苍,正值淮南的又一个暮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花与红巾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 对仗:如“迟日”和“和风”,形成和谐的音韵。
  • 拟人:琴声被描绘得细腻如尘,增添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描写,展现了生机与美好,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关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新生和希望。
  • 绿蘋:代表生活的清新与自然。
  • 飞花落絮:象征人生的短暂与美好瞬间。
  • 长板桥:象征友谊与相聚的场所。
  • 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老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迟日和风”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飞花落絮罥红巾”中的“红巾”指的是: A. 红色的围巾
    B. 飘落的花瓣
    C. 柳絮
    D. 酒席上的装饰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白发淮南”指的是: A. 春天的结束
    B. 朋友的长久
    C. 老年人的无奈
    D.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C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对家国的思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春草茂盛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维崧的作品更注重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对酒的畅快,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