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石斋黄公所撰先少保神道碑赋此追感》
时间: 2025-01-04 13:39: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侯池畔树苍苍,
遗碣岧峣屹此乡。
哀诔南朝颜特进,
碑铭东汉蔡中郎。
千秋定论归青史,一夜悲风起白杨。
此日踌躇肠欲断,漳南高冢亦昏黄。
白话文翻译:
在周侯的池边,树木苍翠挺拔,
高耸的石碑屹立在这片乡土。
哀悼南朝的颜特进,
碑文铭刻着东汉的蔡中郎。
千秋的评价归于青史,
一夜的悲风吹起了白杨的叶子。
今天我心中犹豫,几欲断肠,
漳南的高冢也显得昏黄。
注释:
- 周侯:指周朝的侯爵,可能是某位历史人物。
- 池畔:池塘的边缘,表示环境的宁静。
- 遗碣:遗留的石碑。
- 岧峣:高耸的样子。
- 哀诔:哀悼的文章。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
- 颜特进:特指南朝的一个重要人物,颜之推。
- 碑铭:碑文的铭刻。
- 东汉:指中国历史上的东汉王朝。
- 蔡中郎:指东汉时期的蔡邕。
- 青史:指历史书籍,象征历史的公正评价。
- 悲风:悲伤的风声,暗示情感的沉重。
- 漳南:指中国南方的漳州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约1700),清代诗人,字梦阮,号石斋,出生于福建,后迁居至江南。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维崧追思先人或历史人物之际,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及个人的情感。诗中提到的石碑和历史人物,表明诗人对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结构简洁而意蕴深厚。诗中描绘了周侯池畔的苍翠树木和高耸的石碑,渲染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石碑上铭刻着南朝的颜特进与东汉的蔡中郎,二者都是历史上杰出的文化人物,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传承。
诗中通过“千秋定论归青史”一语,表达了对历史评价的反思,暗示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接着,诗人用“悲风起白杨”来传达内心的哀伤,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与无奈。
最后两句“此日踌躇肠欲断,漳南高冢亦昏黄”,则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对过往的无尽怀念与感伤。整体而言,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周侯池畔树苍苍:描绘了周侯池边苍翠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环境。
- 遗碣岧峣屹此乡:遗留的石碑高耸于此乡,强调历史的存在感。
- 哀诔南朝颜特进:提到南朝的颜特进,表达对其的哀悼与敬仰。
- 碑铭东汉蔡中郎:提到东汉的蔡中郎,展现对历史文化的铭记。
- 千秋定论归青史:历史的评价将归于青史,表达对历史公正的期望。
- 一夜悲风起白杨:悲风夜起,暗示内心的忧伤。
- 此日踌躇肠欲断:表达当下的情感纠结,似乎心情无比沉重。
- 漳南高冢亦昏黄:漳南的高冢在黄昏中显得格外凄凉,象征着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秋定论归青史,一夜悲风起白杨”,上下句对仗工整。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碑铭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悲风似乎在呼唤,引发诗人的思绪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先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苍苍: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厚重。
- 遗碣:代表历史的遗产与文化的传承。
- 悲风:象征内心的哀伤与对往事的缅怀。
- 高冢:象征着逝去的岁月与对先人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周侯池畔树苍苍”中的“苍苍”指什么?
A) 颜色 B) 生命力 C) 年龄 -
诗中提到的“颜特进”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唐朝 B) 南朝 C) 东汉 -
“一夜悲风起白杨”中的“悲风”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哀伤 C) 平静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将此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但陈维崧的诗更侧重于对文化人物的追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事的忧虑与对时代的感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