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子啼猿绕树哀,雨随孤棹过阳台。
波头未白人头白,瞥见春风滟滪堆。
白话文翻译:
回忆孩子时,猿猴在树上悲鸣,细雨伴随孤舟经过阳台。
波浪尚未泛白,但人已苍老,突然看到春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如堆。
注释:
- 忆子: 这里的“子”指的是儿子,表达思念之情。
- 啼猿: 猿猴的叫声,带有悲伤的情感。
- 孤棹: 孤独的船桨,象征孤独和漂泊。
- 阳台: 此处指一种江边的高台。
- 波头未白: 波浪的顶端尚未泛白,表示水面平静。
- 人头白: 人的头发已经变白,暗指年纪大了。
- 滟滪堆: 指春风吹拂下水面涌起的波光,形容水面如堆积的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少愚,号青弦,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中常融入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下峡》创作于郑谷晚年,诗人可能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孤独与时光流逝,便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对往昔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下峡》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忆子”引入,瞬间给人一种亲切而又悲伤的情感,猿猴的啼叫声为这种思念增添了几分哀伤。接着,细雨飘洒,与孤舟相伴,仿佛将孤独的心情外化,表现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
在时间的推移中,诗人通过“波头未白人头白”的对比,强调了年龄的增长和时光的流逝。尽管波浪未泛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但人的头发已经花白,显示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瞥见春风滟滪堆”,在诗人眼中,春风带来的不仅是生机,还有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情感交织,形成了诗歌的主旨,表达了对生命、亲情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子啼猿绕树哀: 诗人回忆起与子女的往事,猿猴的悲鸣使得这种思念愈加深刻。
- 雨随孤棹过阳台: 描写在雨中独自划船的情景,表现孤独与思索。
- 波头未白人头白: 对比水波与人头的苍老,反映出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 瞥见春风滟滪堆: 突然看到春风带来的水面波光,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 “波头未白人头白”,通过对比展示生命的流逝。
- 拟人: 猿猴的哀鸣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亲情和孤独为主要情感,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猿猴: 象征孤独与哀伤。
- 雨: 代表思念与情感的氛围。
- 孤舟: 象征孤独的旅程与心灵的漂泊。
- 春风: 代表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忆子”是指什么?
A. 朋友
B. 儿子
C. 妻子
答案: B -
“波头未白”的意思是:
A. 波浪很白
B. 水面平静
C. 波浪还未泛白
答案: C -
诗中提到的“孤棹”意指什么?
A. 船桨
B. 独自划船
C. 船的形式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夜喜雨》相比,《下峡》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春夜喜雨》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对时事的思考。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