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 雪后寒甚》
时间: 2025-01-06 13:0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宵中风削。倏劈拍小窗,重衾先觉。砚背缬冰,镜里飞霜晴曦薄。园林点缀殊纷若。待下了水沉帘幕。晓来霁色,半空绵絮,又沾檐角。一昨。柳边异景,雪花厚三尺洁莹如濯。道是岁丰,寄语农田勤看著。玉峰突兀高高作。皓月上流光交铄。倚阑迥向薰笼,却憎刺灼。
白话文翻译
夜里刮起了冷风,风声像刀子一样割过窗户,沉重的被子让我首先感受到寒意。砚台上结了冰,镜子里映出的晨光也薄薄的,像飞舞的霜花。园林中的景色各有不同,等待着水落之后,沉重的帘幕也会被掀起。清晨的阳光明媚,半空中的绵绵白云,又滴落在檐角上。昨夜,柳树边的景象异样,雪花厚厚地积了三尺,洁白如洗。听说今年的丰收在望,寄语农田要勤快打理。高耸的玉峰挺立,皓月的光辉交织在一起。我倚着栏杆,望向温暖的房子,却又忍不住感到刺骨的寒意。
注释
- 宵:夜晚。
- 削:像刀子一样,形容风的寒冷。
- 倏:迅速,突然。
- 砚背缬冰:砚台的背面结了冰。
- 飞霜:晨光中的霜。
- 霁色:天气放晴后的颜色。
- 绵絮:指云彩。
- 玉峰:形容高高的山峰,象征美好。
- 皓月:明亮的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奭良,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细腻入微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描绘的是雪后春寒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作品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农田劳作的重要时期,诗中提到丰收与农田,显示出对农业的关注。
诗歌鉴赏
《绛都春 雪后寒甚》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与自然描绘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寒冷的夜晚、雪后的晨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冬春交替的画面。诗的开头通过描写夜晚的寒风与窗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寒冷的氛围。接着,通过砚台上的冰和镜中的霜,进一步强调了寒冷的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园林的点缀则增添了生活的色彩,诗人期待春天的来临,而“雪花厚三尺洁莹如濯”这句描绘了厚厚的雪景,展现了自然的纯净。同时,诗中提到的“道是岁丰,寄语农田勤看著”,不仅体现了对丰收的期盼,也传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与赞美。
最后的几句则转向了对高峰和皓月的描绘,象征着希望与理想的追求,尽管寒风刺骨,但依然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宵中风削:夜晚冷风刺骨,描绘了寒冷的氛围。
- 倏劈拍小窗,重衾先觉:突如其来的风声拍打窗户,让人感到寒意。
- 砚背缬冰:砚台结冰,象征气候的寒冷。
- 镜里飞霜晴曦薄:清晨的光线透过霜花,显得柔和而薄弱。
- 园林点缀殊纷若:园林中的景色各具特色,生动而多样。
- 晓来霁色:清晨的天空放晴,带来新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宵中风削”,将寒风比作刀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飞霜晴曦薄”,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感情。
- 对仗:如“玉峰突兀高高作,皓月上流光交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寒冷冬季与温暖春天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丰收与勤劳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凶险与孤寂。
- 雪花:象征纯净与宁静。
- 玉峰:象征崇高与美好。
- 皓月:象征希望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景象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D. 秋天 -
“道是岁丰”中的“岁丰”指的是什么? A. 今年的天气
B. 今年的丰收
C. 今年的节日
D. 今年的温暖
答案:
- C. 冬天
- B. 今年的丰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绛都春 雪后寒甚》与《春晓》,两者都描写了春天的到来,但前者更强调冬春交替的寒冷感,而后者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自然与人情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