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道中风雨震雷大作》
时间: 2025-01-04 09:0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恶风奔云何壮哉,溪水欲立山欲摧。
石岸迸裂缆边树,胡床动摇船底雷。
灵岩塔后雨脚挂,胥口庙前浪花来。
篷漏衣沾不足惜,酒瓶倾倒愁空罍。
白话文翻译:
恶劣的风在云间狂奔,多么壮烈啊!溪水似乎要直立,山岩似乎要被摧毁。
石岸破裂,缆绳边的树木也在颤动,胡床摇晃,船底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灵岩塔后雨脚如同悬挂,胥口庙前浪花翻腾而来。
帆篷漏水,衣服被淋湿也无所谓,酒瓶倾倒,心中愁苦空无一物。
注释:
字词注释:
- 恶风:猛烈的风。
- 奔云:急速地在云间移动。
- 欲立:想要直立。
- 欲摧:想要被摧毁。
- 石岸:石头的岸边。
- 迸裂:破裂、崩溃。
- 胡床:一种古代的座椅。
- 雷:这里指船底因波浪而发出的声响。
- 雨脚:雨水落下的样子。
- 浪花:海浪的花样,形容波涛汹涌。
- 篷漏:船帆漏水。
- 愁空罍:心中忧愁,酒罍空无。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灵岩塔”和“胥口庙”都是与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相关的地名,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文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无隐,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注重细节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木渎道中,正值风雨交加的时节,表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壮丽与恐惧,以及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木渎道中风雨震雷大作》是一首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狂风暴雨的场景。诗的开头就以“恶风奔云”引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风的狂怒与溪水的汹涌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威力与不可抗拒。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致的意象,如“石岸迸裂”、“胡床动摇”等,进一步渲染了风雨的猛烈程度。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结合起来,展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而后半部分的“篷漏衣沾不足惜,酒瓶倾倒愁空罍”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豁达与无奈。虽然外在环境的恶劣令人心生愁苦,但诗人却以淡然的态度面对,表达了对生活的无畏与超脱。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更加深刻,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恶风奔云何壮哉:恶劣的风在空中飞奔,何其壮观!
- 溪水欲立山欲摧:溪水似乎要直立,山峰似乎要被摧毁,描绘了风雨的猛烈。
- 石岸迸裂缆边树:石头的岸边破裂,缆绳旁的树木在风中摇摆。
- 胡床动摇船底雷:胡床在摇晃,船底传来雷鸣般的声响。
- 灵岩塔后雨脚挂:灵岩塔后雨水如同脚步般落下。
- 胥口庙前浪花来:胥口庙前的浪花翻滚而来。
- 篷漏衣沾不足惜:帆篷漏水,衣服被淋湿也无所谓。
- 酒瓶倾倒愁空罍:酒瓶倾倒,心中愁苦无物可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雨形容成壮观的景象。
- 拟人:雨脚如同人脚一样降落,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如“溪水欲立,山欲摧”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豁达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恶风:象征自然的狂怒与不可抗拒。
- 溪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石岸:象征坚硬与脆弱的对立。
- 雷声:象征着震撼与冲击。
- 雨脚:象征着无情与侵袭。
- 浪花:象征着生命的涌动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恶风奔云”的意思是:
A. 风在云间奔跑
B. 风在大地上狂奔
C. 风在海上吹动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A. 愤怒
B. 敬畏与豁达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也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但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的感慨。
- 柳宗元的《江雪》则展现了孤独与自然的和谐,氛围更加静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