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台》

时间: 2025-01-02 11:23:09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山已尽一峰孤,
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白话文翻译:

千山都已经看尽,只剩下一座孤峰。
骑马的行人请不要急于赶路。
从此蜀川如同手掌般平坦,再也没有高处可以眺望东吴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山已尽:指已经走过了很多山。
  • 一峰孤:只剩下一个孤独的山峰。
  • 立马:指骑在马上。
  • 疾驱:快速赶路。
  • 蜀川:指四川地区。
  • 平似掌:平坦得像手掌一样。
  • 高处:指可以远望的高地。
  • 东吴:古代吴国,位于东南地区。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东吴”指代的是历史上的东吴国,位于长江下游,与蜀地相对。诗人在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暗含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蕺山,晚号石湖居士,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望乡台》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切。诗中反映了他对蜀川的依恋和对东吴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乡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千山已尽一峰孤”,描绘出行走中的孤独与寂寞,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远去,只剩下那座孤独的山峰,与诗人相伴。接下来的“立马行人莫疾驱”,则是对同行者的劝诫,似乎在提醒他们不要急于赶路,留点时间来欣赏眼前的风景。此处,诗人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仿佛在享受这段旅途,尽管内心仍然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的最后两句“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则是诗人对蜀川的深刻体悟。他将蜀川比作一只平坦的手掌,再也找不到可以遥望东吴的高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奈与失落。整体来看,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山已尽一峰孤:表达了诗人走遍千山之后,依然感到孤独的心境。
  2. 立马行人莫疾驱:告诫同行者不必急于赶路,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珍视。
  3. 从此蜀川平似掌:形象地描绘出蜀川的平坦,暗示一切都已平静。
  4. 更无高处望东吴:表达了诗人失去了可以仰望故乡的地方,深感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蜀川比作手掌,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旅途中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 :代表行者的生活状态与选择。
  • 蜀川:家乡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西南地区
    • B. 东南地区
    • C. 西北地区
  2. “千山已尽一峰孤”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
    • C. 愤怒
  3. 诗人在劝同行者“不必急于赶路”是想表达什么?

    • A. 享受旅途
    • B. 赶时间
    • C. 对风景不感兴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望乡台》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显沉重,而范成大的诗则通过淡然的态度,展现出一种平静的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