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道中》
时间: 2025-01-19 16:03: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花流水浅深红,尽日帆飞绣浪中。
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
牛羊路杳千山合,鸡犬村深一径通。
五柳能消多许地,客程何苦镇匆匆!
白话文翻译:
落花和流水交织成浅红色,整日的帆船在绣般的浪花中穿行。
桑树林的眼光模糊,似乎缺少了雨水的滋润;麦田的麦须已因风的禁忌而萧条。
牛羊走在远道千山相接的路上,鸡犬的叫声在村庄深处,一条小路通向那里。
五柳树下可以消磨多少时光,客旅何必在这里匆匆忙忙!
注释:
- 落花流水:指春天花落与流水的景象,寓意自然的循环与变迁。
- 帆飞绣浪:形容船帆在波浪中飞扬,像绣品般美丽。
- 桑眼迷离:桑树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形容视线模糊。
- 麦须:麦子的须根,形容麦田的景象。
- 骚杀:形容麦田因缺水而萧条。
- 路杳千山:道路在千山之外,形容远离尘嚣。
- 鸡犬村深:村落深处鸡犬相鸣的声音。
- 五柳:指五柳树,象征闲适的生活。
- 客程:旅途的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君复,浙江余杭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尤其对农田风光和乡村生活有细腻的描绘。
创作背景:
《余杭道中》创作于范成大游历余杭的途中,透过对沿途风景的细致观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世俗繁忙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余杭道中》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宁静情感。开篇的“落花流水”便以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诗人在这里用花和水的结合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好。整首诗的意境极为优美,波浪的绣般图案与帆船的飞扬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中间部分提到的“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则将自然的变化与农作物的生长紧密联系,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与忧虑。这里的“迷离”与“骚杀”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农业生活的关注,对农民困境的同情。
最后两句“牛羊路杳千山合,鸡犬村深一径通。”与“五柳能消多许地,客程何苦镇匆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者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安详,后者则表达了对生活节奏的思考,暗示人们不必在生活中匆忙而过,反而应珍惜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花流水浅深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瓣随水漂流,形成浅红色的自然画面。
- 尽日帆飞绣浪中:表现了诗人游历时的心情,船只在波浪中穿行,恰似在绣品中飞舞。
- 桑眼迷离应欠雨:桑树的叶子因缺少雨水而显得模糊,暗示着干旱的现状。
- 麦须骚杀已禁风:麦田因风的影响而显得萧条,展示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 牛羊路杳千山合:远处的牛羊在群山中消失,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幽静。
- 鸡犬村深一径通:鸡犬的叫声在深山村落中响起,描绘了乡村的生动气息。
- 五柳能消多许地:五柳树下可以消磨时光,象征闲适的生活。
- 客程何苦镇匆匆:对旅途匆忙的反思,强调应珍惜生活中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联系在一起,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自然景观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思,强调了宁静与安逸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帆船:代表自由与追求。
- 桑树、麦田:象征自然与农业生活。
- 牛羊、鸡犬:体现乡村的生机与宁静。
- 五柳:代表闲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落花流水”所描绘的意境是什么?
- A. 春天的景象
- B. 秋天的萧瑟
- C. 夏天的繁茂
- D. 冬天的寒冷
- 答案:A
-
“牛羊路杳千山合”表现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繁华喧闹
- B. 寂静幽远
- C. 热闹非凡
- D. 忙碌奔波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五柳”象征着什么?
- A. 忙碌
- B. 花开
- C. 闲适
- D. 旅行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师》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强调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鹿柴》:运用自然景象表达诗人的闲适与心境,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