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舞羽诸羌伏,销兵万汇苏。只应黄纸诰,便是赤灵符。
白话文翻译:
舞动的羽毛飘荡在空中,诸羌族的士兵都已伏倒,战斗的兵器在万里之外都已归于宁静。只要是那黄纸上写的诏书,便可以算作是赤色的灵符。
注释:
- 舞羽:形容轻盈,如同羽毛一样舞动,这里可能暗指士兵们的行动。
- 诸羌:指的是古代羌族的士兵或部落,表示敌人。
- 伏:指伏倒,表示战败或屈服。
- 销兵:指兵器的消散,这里暗指战斗的结束。
- 黄纸诰:黄纸上写的命令书,古时黄纸常用于重要文书。
- 赤灵符:赤色的符咒,象征着神灵的保护和权威。
典故解析:
“黄纸诰”与“赤灵符”可能涉及到古代天子的诏书与祭祀仪式。黄纸在古代常用于重要的文书,赤灵符则象征着权力和神圣的保护,意味着只要发布命令,便能获得神灵的庇护与顺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太皇太后阁六首》是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因时局动荡而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结束时的宁静。开头“舞羽诸羌伏”用动词“舞”与“伏”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战争的变化与士兵的命运。在战斗结束后,士兵们倒下,随之而来的“销兵万汇苏”,则传达了战斗带来的平静与恢复。诗的最后两句通过“黄纸诰”和“赤灵符”相结合,展示了命令的力量和神秘色彩,暗示着权力与信仰的结合,表明了统治者的权威与国家的稳定。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从战斗的激烈转向宁静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意象,苏轼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也呼唤着和平的到来,展现了其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舞羽诸羌伏:描绘了士兵在战斗中的状态,展现战争的激烈。
- 销兵万汇苏:描述了战争结束后的景象,表达出一种宁静与安详。
- 只应黄纸诰:强调命令的力量,相信权威的存在。
- 便是赤灵符:映射出命令的神圣性,权力不仅来自于人,还来自于信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舞羽”与“伏”的对比,突出战争与和平的对立。
- 象征:黄纸与赤灵符象征着权力与信仰,展示了命令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与和平的转化,反映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体现了对权威与信仰的尊重。
意象分析:
- 舞羽:象征轻盈与变化,预示着不稳定的局势。
- 诸羌:代表敌人,暗示战争的残酷。
- 黄纸诰:象征权力与命令的神圣性。
- 赤灵符:象征着保护与信仰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舞羽诸羌伏”中“伏”的意思是: A. 站立 B. 倒下 C. 逃跑
-
“黄纸诰”象征着: A. 战斗 B. 权威 C. 自由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然而苏轼的表达更为细腻,李白则显得豪放。两者在情感的抒发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的对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太皇太后阁六首》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