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时间: 2025-01-04 10:36:30

水晶宫殿玉雕阑,丝竹丛中墨未干。

却道诗情多富贵,故教村落写荒寒。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作者: 黄宗羲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水晶宫殿玉雕阑,丝竹丛中墨未干。
却道诗情多富贵,故教村落写荒寒。

白话文翻译:

水晶做的宫殿,玉雕的栏杆,丝竹乐声中墨迹尚未干;
却说诗情多么富贵,所以才让村落写出一片荒寒。

注释:

  • 水晶宫殿:比喻奢华的居所,象征富贵。
  • 玉雕阑:玉制的栏杆,显示出高雅和奢侈。
  • 丝竹:指丝弦乐器和竹乐器,代表音乐,营造出优雅的气氛。
  • 墨未干:指诗作刚写完,表达创作的及时性。
  • 诗情:指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 富贵:指物质上的富裕和地位上的尊贵。
  • 村落:指乡村,象征质朴和贫穷。
  • 荒寒:形容贫瘠和冷清的景象。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通过对比富贵与贫寒的意境,反映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和对诗歌的不同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太仓,明末清初思想家、历史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倡导明清之际的变革,提倡理学和实学相结合。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奢华与贫苦的对比,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华丽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水晶宫殿”和“玉雕阑”描绘出一种极度奢华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理想化的美好。然而,随后的“丝竹丛中墨未干”则暗示了诗人创作的即时性和对这种奢华生活的反思。

诗人继而以“却道诗情多富贵”来反驳对诗歌的传统理解,表明在他看来,真正的诗情并非来源于物质的富裕,而是来自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情感的真实表达。最后一句“故教村落写荒寒”则更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另一面——乡村的荒凉与贫苦,表现出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与关怀。

整首诗以对比手法加强了主题,奢华与贫寒的碰撞让人深思,揭示了社会的阶层差异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多元理解。黄宗羲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与反思,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晶宫殿玉雕阑:描绘了一个极其奢华的环境,象征着物质的极致。
  2. 丝竹丛中墨未干:暗示诗人在此环境中仍在创作,表达了艺术创作的活力。
  3. 却道诗情多富贵:对传统观念的反驳,强调诗的价值不在于物质。
  4. 故教村落写荒寒:通过乡村的贫寒反衬,揭示了社会的另一面。

修辞手法:

  • 对比:奢华与贫寒的对比,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
  • 象征:水晶宫殿和玉雕阑象征物质富贵,村落则象征贫穷和质朴。
  • 反讽:通过“富贵”一词反讽了对诗歌价值的肤浅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诗歌的真正价值及其与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批判了社会的阶层差异,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奢华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晶:象征奢华与脆弱。
  • 玉雕:象征高雅与精致。
  • 丝竹:象征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村落:象征真实与纯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奢华环境是什么? a) 村落
    b) 水晶宫殿
    c) 荒寒

  2. 诗人认为诗情的来源是什么? a) 物质富贵
    b) 真实情感
    c) 乡村生活

  3. 诗中提到的“丝竹”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乐器
    c) 建筑

答案:

  1. b) 水晶宫殿
  2. b) 真实情感
  3. b) 乐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黄宗羲:李白的豪放与黄宗羲的社会责任感形成鲜明对比,李白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情感表达,而黄宗羲则关注社会现实与责任。

参考资料:

  • 《黄宗羲全集》
  • 《清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