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涵空阁(在灵岩寺)》

时间: 2024-09-19 21:53:36

衮衮波涛漠漠天,曲阑高栋此山颠。

置身直在浮云上,纵目长过去鸟前。

数杵秋声荒苑树,一帆暝色太湖船。

老僧不识兴亡恨,只向游人说往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苏杂咏·涵空阁(在灵岩寺)
作者: 高启 〔明代〕

衮衮波涛漠漠天,
曲阑高栋此山颠。
置身直在浮云上,
纵目长过去鸟前。
数杵秋声荒苑树,
一帆暝色太湖船。
老僧不识兴亡恨,
只向游人说往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波涛翻滚,天色苍茫,俯视这高山上的曲阑高阁,仿佛身处浮云之上,目光远眺,飞鸟在眼前掠过。耳边传来秋天的声响,荒芜的园中树木轻轻摇曳,远处太湖上,一只小船在暮色中缓缓而行。老和尚对兴亡的变迁毫不在意,只是向游人讲述着往年的故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衮衮: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 曲阑:弯曲的栏杆,指楼阁的阳台或露台。
  • 置身:身处,身在。
  • 纵目:放眼远眺,目光向远处延伸。
  • :敲打的声音,通常指秋天的虫鸣或风声。
  • 暝色:夜色,指傍晚时分的阴暗光线。
  • 老僧:年长的和尚。
  • 兴亡恨: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与悲恨。

典故解析

  • 灵岩寺:位于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寺庙,常常吸引游人前来,诗中表现了与自然的和谐与对历史的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生卒年不详),字季升,号阮亭,明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与徐渭、汤显祖等人并称。其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启在灵岩寺游览时,灵岩寺地处山间,周围自然环境优美,激发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姑苏杂咏·涵空阁》以高阁为视点,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开头两句“衮衮波涛漠漠天”便将读者引入一幅辽阔的画面,波涛的汹涌与苍天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曲阑高栋此山颠”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高阁位置,似乎身临其境。

诗人在“置身直在浮云上”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而“纵目长过去鸟前”则展现了诗人放眼远眺的豪情,仿佛一切烦恼都被抛在了身后。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秋声与太湖船的意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老僧不识兴亡恨,只向游人说往年”,则将焦点转向了老和尚,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老和尚对兴亡的无所谓,反映出一种佛教哲学的淡泊与超脱,给整首诗增添了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衮衮波涛漠漠天:描绘了波涛汹涌,天色苍茫的壮丽景象。
  • 曲阑高栋此山颠:高阁矗立于山巅,展现出宏伟的建筑。
  • 置身直在浮云上:身处高处,仿佛与云层为伴,体现出一种飘渺感。
  • 纵目长过去鸟前:放眼远眺,飞鸟在前,感觉时间与空间的延续。
  • 数杵秋声荒苑树:秋天的声音在荒凉的园中回响,给人孤寂感。
  • 一帆暝色太湖船:夜幕降临,小船在太湖上缓缓行驶,渲染出宁静的气氛。
  • 老僧不识兴亡恨:年长的和尚对历史的走势不以为意。
  • 只向游人说往年:老和尚只讲述过去的故事,反映出对往事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数杵秋声荒苑树,一帆暝色太湖船”,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置身直在浮云上”比喻诗人心境的超然。
  • 拟人:通过“秋声”来形象化自然声音,增强了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涛: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变幻。
  • 高阁:代表着人类智慧与建筑艺术的结晶。
  • 秋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太湖船:象征着人生旅途的孤独与宁静。
  • 老僧:代表着智慧与超然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什么?
    A. 山川
    B. 波涛与天空
    C. 花鸟

  2. “老僧不识兴亡恨”中的“兴亡”指的是什么?
    A. 个人命运
    B. 国家兴衰
    C. 自然变化

  3. 诗中传递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激昂
    B. 伤感
    C. 超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姑苏杂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但高启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加关注心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