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八》
时间: 2025-01-10 12:0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路难 其八
作者: 陈恭尹 〔明代〕
孔雀之血能杀人,翠钿金尾光彻身。
古来贤圣不外饰,蛙声紫色能乱真。
一人独坐深宫里,拜跪满前皆有以。
谁悬明镜照中心,为佞为忠总相似。
仲尼一语君勿谖,先观其行后其言。
君子温温如白玉,利口便便中有毒。
其毒愈甚文愈高,请君记取孔雀毛。
白话文翻译:
孔雀的血能致人于死,华丽的翎毛照耀全身。
自古以来,贤者和圣人也不过是外表的装饰,
蛙声的紫色能掩盖真相。
一个人独坐在深宫之中,前来拜谒的人满是其前。
谁能悬挂明镜照见内心,谄媚之人和忠诚之人实在相似。
孔子所言,君子请勿忘记,先看其行为,再听其言辞。
君子温和如白玉,而口才巧妙的却有毒。
这种毒越是隐蔽,文采就越是高雅,请你牢记孔雀的羽毛。
注释:
- 孔雀之血:象征着表面的华丽,实则有害。
- 翠钿金尾:指孔雀华美的尾羽,暗指表象的光鲜。
- 贤圣不外饰:贤者圣人往往只是外表的装饰。
- 蛙声紫色:比喻虚幻的真相,掩盖了真实的情感。
- 仲尼:指孔子,强调道德观念。
- 君子温温如白玉:君子表面温和,但内心可能隐藏毒性。
- 孔雀毛:象征华丽的外表,暗示内在可能的危险。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恭尹,明代诗人,以其精炼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见称。他的诗作常常探讨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虚伪。
- 创作背景:该诗作写于明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观察,抒发对权臣谄媚和表面繁华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行路难 其八》通过孔雀象征华丽的表象,揭示了社会中人性的虚伪和权力的腐蚀。诗中“孔雀之血能杀人”一语,开篇便直指表象的欺瞒,孔雀的美丽与其危险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表面光鲜的人往往内心暗藏毒害。诗人接着提到古来贤圣只不过是外表的装饰,揭示了历史上许多被尊崇的人物也并非真实的贤人,而是被华丽的外表所掩盖的谎言。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通过“谁悬明镜照中心”一问,提出了内省的重要性,强调行为比言辞更为重要。诗中提到的“君子温温如白玉”,则揭示了君子外表温和,但内心可能暗藏危机的复杂性。通过对比,诗人警醒世人:要警惕那些看似温和却可能具有毒性的言论和人。
整首诗不仅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而且在思想上也透过细致的观察引导读者思考人性的真实与虚伪。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使得该诗在历史长河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警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辨的眼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孔雀之血能杀人:强调华丽的外表可能隐藏致命的危害。
- 翠钿金尾光彻身:描绘孔雀尾羽的光辉,象征表象的引诱。
- 古来贤圣不外饰:指出历史上许多被尊敬的人物也只是表面光鲜。
- 蛙声紫色能乱真:比喻虚假的声音和外表可能掩盖真实。
- 一人独坐深宫里:描述权力中心的孤独与复杂。
- 拜跪满前皆有以:暗示权力者周围的谄媚者。
- 谁悬明镜照中心:提问能否看清内心的真实。
- 为佞为忠总相似:指出谄媚者与忠诚者的相似之处。
- 仲尼一语君勿谖:引用孔子的话,强调察言观行的重要性。
- 君子温温如白玉:比喻君子的外表与其内心的对比。
- 利口便便中有毒:比喻口才巧妙的人可能隐藏恶意。
- 其毒愈甚文愈高:警示文采越高的人,其隐藏的毒性越大。
- 请君记取孔雀毛:再度强调警惕表面华丽的事物。
-
修辞手法:
- 比喻:孔雀象征外表华丽而内心危险。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反问:通过提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表面与现实的差异,警示人们要透过华丽的表象看清人性的真实和社会的虚伪。
意象分析:
- 孔雀:象征华丽的外表和潜在的危险,代表人性虚伪。
- 明镜:象征自省和真实,强调观察内心的重要性。
- 白玉:象征君子的内敛和温和,反映真实品德。
- 毒:象征虚伪的言辞和表面上的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孔雀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忠诚
- B) 华丽的外表与潜在的危险
- C) 真实的内心
- D) 历史人物
-
填空题:诗中提到“君子温温如__”,表示君子的外表温和。
-
判断题:诗人认为行为比言辞更重要。 (对/错)
答案:
- B
- 白玉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将进酒》与《行路难》:两首诗都探讨了人生的虚幻与现实,但《将进酒》更偏向于豪放与乐观,而《行路难》则更多地揭示了社会的虚伪与人性的复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深入理解陈恭尹及其诗作的背景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