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十二》

时间: 2025-01-10 16:51:48

近关怕见北军装,掩面叉胸避道旁。

忽说姓名惊改色,声音认得是同乡。

意思解释

行路难 其十二

作者: 钱澄之 〔清代〕

原文展示:

近关怕见北军装,掩面叉胸避道旁。
忽说姓名惊改色,声音认得是同乡。

白话文翻译:

在接近边关的地方,害怕看到北军的军装,
我掩住面孔,双手交叉在胸前,躲避在路旁。
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惊恐地变了脸色,
原来声音是我同乡发出来的。

注释:

  • 近关: 接近边界的地方,通常指军事管控的区域。
  • 北军装: 指北方军队的制服,暗示敌对势力。
  • 掩面: 用手遮住脸,表现出恐惧或不愿见人的心理。
  • 叉胸: 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表示防备或紧张的状态。
  • 避道旁: 避开道路,躲避他人视线。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背景,诗人表达了对北方军队的恐惧,以及对同乡的意外相遇所引发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澄之,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间离愁,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北方军队的存在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诗人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动荡的生活后,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同乡的思念与忧虑。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边关所感受到的恐惧与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北军军装的恐惧,表现出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随着情节的发展,声音的出现让诗人感到惊讶与不安,他的同乡身份更是加深了这种复杂的情感。诗人在这里通过简单的情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出个人在战乱和离散中的孤独与无助。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前半段的紧张与后半段的惊讶形成鲜明对照,使情感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关怕见北军装: 描述了诗人在边关附近,因害怕遇到敌军而感到恐惧。
  2. 掩面叉胸避道旁: 诗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选择躲避在路边,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屈从。
  3. 忽说姓名惊改色: 突然听到有人呼喊自己的名字,令人震惊,表明诗人的情绪在瞬间转变。
  4. 声音认得是同乡: 认出呼喊者是自己的同乡,情感的复杂性由此加深,既是惊讶也是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前后情绪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意象: "北军装"与"同乡"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战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在战争背景下,个体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对于战乱的恐惧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北军装: 代表敌对势力,象征着战乱和不安。
  • 同乡: 代表归属感和人际关怀,强调了在动荡中对亲情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地方感到害怕?

    • A. 城市
    • B. 乡村
    • C. 边关
    • D. 山林
  2. 诗人对什么感到惊恐?

    • A. 同乡
    • B. 北军装
    • C. 自己
    • D. 天气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探讨在战乱背景下,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杜甫的诗中同样充满对家国的忧虑,但其情感表达更为宏大,而钱澄之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冲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