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五十》

时间: 2025-01-10 17:19:57

吾师托钵事终南,死后依然守一龛。

说著钳锥随堕泪,旁人不信是同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师托钵事终南,
死后依然守一龛。
说著钳锥随堕泪,
旁人不信是同参。

白话文翻译:

我的老师在终南山托钵修行,
死后仍然守着一个龛。
说到这里,钳锥的声音让我泪流满面,
旁人却不相信这是同道中人所感。

注释:

  • 托钵:指僧人携带钵盂乞食的行为,这里引申为修行的生活方式。
  • 终南: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佛教或道教用来供奉神灵或祖先的架子。
  • 钳锥:指一种手工艺品的工具,这里可能用作比喻,代表师承或技艺的传承。
  • 同参:同道中人,指修行相同的人。

典故解析:

  • 终南山:在中国文学中,终南山常常象征着隐士的理想生活,许多文人墨客向往在此隐居、修道。
  • 托钵僧:托钵僧的形象在文学中代表了追求真理、清贫无欲的修行者,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澄之(1642-1715),清代诗人,字仲明,号澄之,江苏人。钱澄之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他的诗作常蕴含哲理,关注人生的意义。

创作背景: 《行路难 其五十》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师道、修行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师长的追忆,表达了对师承与传承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不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的开头提到师父托钵的生活,既体现了对师父艰辛修行的敬佩,也暗示了修行者的孤独与坚持。尤其“死后依然守一龛”,表现出对师父精神的景仰,老师的存在不仅在生前,更延续至死后,象征着对信仰和追求的坚持。

接下来的“说著钳锥随堕泪”,深刻揭示了作者因思念师父而产生的情感冲击,钳锥的声音在此成为情感的引子,揭示了师徒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而“旁人不信是同参”则反映了外人对这种情感的误解和冷漠,表达了作者在情感上孤独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的怀念,探讨了修行、人生与死亡的关系,展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师托钵事终南”:讲述了师父在终南山修道的生活,强调了师父的修行背景。
    • “死后依然守一龛”:师父的精神在死后依然存在,象征着信仰与传承的力量。
    • “说著钳锥随堕泪”:情感的流露,通过钳锥的声音引发泪水,表现出对师父的思念。
    • “旁人不信是同参”:外界的无理解和冷漠,让作者感到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钳锥作为情感的象征,表现出深厚的师徒情谊。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的追忆,探讨了师承与个人情感的深厚,展现了修行者对信仰的执着与对逝去的怀念。

意象分析:

  • 师父:象征着智慧和精神的引导。
  • 钳锥:代表技艺与传承,隐喻师徒情义。
  • :象征着信仰的坚守与传承。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终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陕西
      • C. 四川
    2. “托钵”指的是:

      • A. 吃饭
      • B. 修行
      • C. 乞食
    3. 诗中“旁人不信是同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高兴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行路难》相比,钱澄之的《行路难 其五十》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生活艰辛的豪情壮志。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和情感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年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