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五十四》

时间: 2025-01-10 16:57:09

望去山腰一缕烟,到来钟梵肃诸天。

道人已习头陀行,为乞蓑衣与种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去山腰一缕烟,到来钟梵肃诸天。
道人已习头陀行,为乞蓑衣与种田。

白话文翻译:

远望山腰处飘出一缕炊烟,走近时听到钟声在空中回响。
修道的人已经习惯了头陀的生活,向人乞求一件蓑衣与片田地。

注释:

  • 缕烟:细小的烟,指从炊烟中看到的轻烟。
  • 钟梵:钟声与梵音,形容寺院的钟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 道人:修道之人,通常指道教的修行者。
  • 头陀行:一种修行方式,意指以乞讨为生,行走于世。
  • 蓑衣:一种用草或竹子编制的雨衣,常用来防雨。
  • 种田:种植农作物,强调自给自足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头陀:源于佛教,指行乞修行的僧人,强调简朴生活。
  • 梵音:指佛教的经典音乐,常常在寺庙中响起,与修行生活相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澄之,清代诗人,生于1712年,卒于1773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修道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喧嚣尘世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开头的“望去山腰一缕烟”,让人感受到远方的乡愁与人间烟火气,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山间小道。接着“钟梵肃诸天”,则传达出一种庄严的氛围,钟声回荡在天地之间,仿佛提醒着人们修行的重要性。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道人已习头陀行”,表现出修道者在喧嚣尘世中选择了简朴的生活,乞求蓑衣与田地,体现了对世俗物欲的淡泊。在这短短的几句诗中,钱澄之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超脱,反映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山水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体现了诗人心灵的独立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去山腰一缕烟”:通过远望,诗人看到山腰处的炊烟,既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也营造了自然的氛围。
  2. “到来钟梵肃诸天”:走近后,耳边响起的钟声与梵音,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仿佛与天地对话。
  3. “道人已习头陀行”:表明修道者已经习惯了这种简朴的生活,体现了对物质的放下。
  4. “为乞蓑衣与种田”:最后一句揭示了修道者的生活方式,强调了简单自足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缕烟”与“钟梵”比喻生活的简单与内心的宁静。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放下,体现了修道者的内心追求与哲学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腰:象征着人世的纷扰与自然的宁静。
  • 缕烟:代表着世俗生活的温暖与人间情感。
  • 钟声: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修行的召唤。
  • 道人:象征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钱澄之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的“道人”主要代表什么?

    • A. 读书人
    • B. 修道者
    • C. 农民
    • D. 游客
  3. “一缕烟”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安宁
    • C. 怨恨
    •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诗,强调回归自然与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钱澄之的《行路难 其五十四》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修道者的生活状态,后者则强调田园的宁静与安逸。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出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