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法驾导引 饥乌
作者:陈维崧 〔清代〕
饥乌噪,饥乌噪,毛羽忒摧颓。
故国稔经霜雪满,他乡错料稻粱肥。
曛黑只飞飞。
白话文翻译:
饥饿的乌鸦在叫,饥饿的乌鸦在叫,羽毛显得十分枯萎。
故乡的田地已经经历了霜雪的侵袭,稻谷和粮食在他乡却丰腴美好。
黄昏时分它们只能在空中飞翔。
注释:
字词注释:
- 饥乌:饥饿的乌鸦。
- 噪:叫吵,鸣叫。
- 忒:太,过于的意思。
- 摧颓:形容衰败、枯萎。
- 故国:指自己生长的地方。
- 稔:成熟。
- 霜雪:指严寒的天气,象征困苦。
- 他乡:异乡,指远离故土的地方。
- 错料:指误打误撞,意外得到。
- 稻粱:稻米和粮食。
- 曛黑:黄昏时分。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意蕴深厚,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字仲明,号青松,江苏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生于动荡时期,身世坎坷,早年与清军斗争,后归隐山林。他的作品多表现游子心情与故乡情怀,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陈维崧的流亡生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以及颠沛流离的苦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困苦。
诗歌鉴赏:
《法驾导引 饥乌》通过饥饿的乌鸦这一意象,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开头两句以“饥乌噪”反复呼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人感受到饥饿与无助的无奈。乌鸦作为常见的哀鸣者,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接下来的“故国稔经霜雪满,他乡错料稻粱肥”一句,鲜明对比了故乡的贫瘠与他乡的丰饶。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怀恋,虽身处异乡,物质的富足却无法弥补内心的空虚与思乡之情。这种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了游子心中的苦闷。
最后一句“曛黑只飞飞”意象生动,表现了乌鸦在黄昏时分的孤单飞翔,象征着游子无处归宿的漂泊感,给人以深深的惆怅与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饥乌噪,饥乌噪,毛羽忒摧颓。
- 描绘饥饿的乌鸦叫声,反复强调其悲鸣,表现出极度的苦楚与无助,暗示作者的心境。
-
故国稔经霜雪满,他乡错料稻粱肥。
- 通过对比故乡和他乡,突显出故乡的困苦与他乡的富足,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曛黑只飞飞。
- 形象地描绘乌鸦在黄昏中的孤独飞翔,象征游子的漂泊与无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乌鸦的叫声比作游子的哀鸣,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比:故乡的贫瘠与他乡的富饶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游子的无奈。
- 拟人:乌鸦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饥饿的乌鸦象征困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展现了深厚的乡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鸦:象征孤独与苦难,常与哀伤相关联。
- 故乡:代表温暖与归属,寄托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 霜雪:象征困苦与磨难,暗示生活的艰辛。
- 稻粱:象征丰盈与富足,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饥乌”所指的是什么?
- A. 乌鸦
- B. 田鼠
- C. 燕子
- D. 鹦鹉
-
“故国稔经霜雪满”中的“霜雪”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
- B. 贫困
- C. 丰富
- D. 幸福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失落
- C. 忧伤
- D. 安宁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描述游子思乡的情感,与《法驾导引 饥乌》主题相似。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表达对朋友离别的惆怅,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法驾导引 饥乌》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具直白的情感,而《法驾导引 饥乌》则通过乌鸦这一意象,呈现出更为细腻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诗文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