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人归绵竹》

时间: 2025-01-19 13:45:03

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嚥晓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山人归绵竹 文同 〔宋代〕

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嚥晓霞。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们分别后,江边的梅花已经开了十次。这次重逢,我们再次谈论起修炼的秘法。 火铃还未降临真君的居所,金钮却曾在太帝家中立下盟约。 道气充盈,如同凝结在满头的绿发上,神光闪烁,仿佛飞动的鼎护佑着黄芽。 青骡不愿停留,载着我再次进入那无为的境界,吞咽着清晨的霞光。

注释:

  • 江梅:指江边的梅花。
  • 胡麻:古代传说中的仙药,这里指修炼的秘法。
  • 火铃、金钮:道教中的法器,象征着神力和盟约。
  • 真君、太帝:道教中的神祇。
  • 道气:修炼所得的精气。
  • 绿发:比喻修炼者的青春永驻。
  • 神光:修炼者的神异之光。
  • 黄芽:道教修炼中的象征物,代表生命之源。
  • 青骡: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修炼者的坐骑。
  • 无为:道教的修炼境界,指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
  • 嚥晓霞:吞咽清晨的霞光,象征修炼者的超凡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脱俗,尤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此诗是文同与一位名叫杨山人的道友重逢时所作,表达了他们对于修炼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文同与杨山人久别重逢之际所作,两人都是修炼者,诗中充满了对修炼生活的描绘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道教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修炼者的生活和追求。诗中“一别江梅十度花”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重逢的喜悦,“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则展现了修炼者对神力的向往和盟约的庄严。后两句“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和“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嚥晓霞”则进一步描绘了修炼者的神异状态和对无为境界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超凡脱俗的意境,展现了文同对修炼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别江梅十度花”:表达了诗人与杨山人久别重逢的情景,江边的梅花已经开了十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相逢重为讲胡麻”:重逢后,两人再次谈论起修炼的秘法,胡麻在这里象征着修炼的秘法。
  3.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火铃和金钮都是道教中的法器,这里象征着神力和盟约,表达了修炼者对神力的向往和盟约的庄严。
  4.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道气和神光都是修炼者的象征,绿发和黄芽则代表了修炼者的青春永驻和生命之源。
  5.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嚥晓霞”:青骡是修炼者的坐骑,无为是道教的修炼境界,嚥晓霞则象征着修炼者的超凡脱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道气满簪凝绿发”中的“绿发”比喻修炼者的青春永驻。
  • 象征:如“火铃”、“金钮”、“黄芽”等都是道教中的象征物。
  • 对仗:如“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修炼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丰富的道教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修炼者的生活和追求,展现了文同对修炼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意象分析:

  • 江梅:象征时间的流逝和重逢的喜悦。
  • 胡麻:象征修炼的秘法。
  • 火铃、金钮:象征神力和盟约。
  • 道气、神光:象征修炼者的精气和神异之光。
  • 绿发、黄芽:象征修炼者的青春永驻和生命之源。
  • 青骡:象征修炼者的坐骑。
  • 无为:象征道教的修炼境界。
  • 嚥晓霞:象征修炼者的超凡脱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别江梅十度花”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梅花的美丽 C. 重逢的喜悦 D. 修炼的艰辛 答案:A

  2. “胡麻”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仙药 B. 修炼的秘法 C. 时间的流逝 D. 重逢的喜悦 答案:B

  3.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中的“火铃”和“金钮”象征什么? A. 神力 B. 盟约 C. 法器 D. 修炼的秘法 答案:C

  4. “道气满簪凝绿发”中的“绿发”比喻什么? A. 青春永驻 B. 修炼的秘法 C. 时间的流逝 D. 重逢的喜悦 答案:A

  5.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嚥晓霞”中的“无为”象征什么? A. 道教的修炼境界 B. 神力 C. 盟约 D. 法器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文同的其他山水诗和田园诗,如《早晴至报恩寺》、《晚至村家》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道教题材诗作,如苏轼的《赤壁赋》、黄庭坚的《水调歌头》等。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杨山人归绵竹》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前者展现了道教修炼的神秘色彩,后者则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
  • 文同的《杨山人归绵竹》与黄庭坚的《水调歌头》对比,前者表达了修炼生活的向往,后者则表达了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文同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