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陵道中》
时间: 2025-01-04 09:5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宜陵道中》 ——杜漺
理枻风雨伺,一榻百愁寄。
行役苦留连,坚忍独嘘泪。
乱去十余年,生聚尚童稚。
修垣成芜丛,稻畦变邮置。
况乃海东头,官盐属有司。
煮盐烧烟青,蝇利翅可聚。
三岁潮不至,倏来何赑屃。
直捣范公堤,还卤不毛地。
河鱼等烹鲜,田蟹亦骨醉。
筑堡备潮汐,古人劳远意。
大蛇趋其颠,昂颅待人饲。
临窟气欲腥,攀崖指已坠。
死水与死蛇,梃刃理勿二。
天地莽嗟吁,鬼神纷憔悴。
上河颇有秋,翼翼禾垂穗。
淫淫冻雨缠,秋阳何时晒。
昔称全盛日,东南反者濞。
隋屠玄感后,攻战互终始。
繁华不在野,灾异恒满志。
荒疫踵干戈,谅复关人事。
把酒问苍冥,涕泗忽淹鼻。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中划船,心中满是忧愁,寄托在这小榻之上。
长途行役令人苦苦留恋,忍耐着独自流泪。
动乱已经过去十多年,生死相聚仍像孩童般天真。
修建的围墙已成了杂草丛生,田地变成了废弃的模样。
更何况在海的东头,官府的盐由官吏掌管。
煮盐时青烟袅袅,苍蝇也能聚集在香甜的气味上。
潮水三年不来,忽然又何以如此沉重。
直捣范公堤,仍然是那片不毛之地。
河里的鱼可以烹煮成鲜,田里的蟹也醉得骨头发软。
筑起的堡垒为潮汐而备,古人对此辛劳付出心血。
大蛇在高处游动,昂着头在等待人来喂食。
临近洞穴的气味欲腥,攀崖指向已然坠落。
死水与死蛇,棍子和刀刃理应不分。
天地之间唉声叹气,鬼神也为之憔悴。
河流上已有秋色,稻穗低垂摇曳。
细雨缠绵,秋阳何时才能照耀。
昔日声称繁盛的日子,东南却又变得萧条。
隋朝的屠玄感后,战争的攻击和抵抗相互交替。
繁华不再于田野,灾难与异象常常萦绕心头。
荒疫紧随战乱,想必又会关乎人事。
举杯向苍天询问,泪水不禁涌上鼻尖。
注释:
- 理枻:理顺船桨。
- 榻:床,古代的躺具。
- 行役:行军作战,指外出的差事。
- 坚忍独嘘泪:坚强忍耐,独自流泪。
- 煮盐:指盐的生产工艺。
- 倏来何赑屃:突然来临的沉重,如同神话中的龙。
- 范公堤:指范仲淹修建的堤坝。
- 死水与死蛇:象征着无生机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漺,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社会现实,表现身处乱世的无奈与忧愁。
诗歌鉴赏:
《宜陵道中》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社会反思的诗作,诗人在动乱的岁月中,感受着无尽的愁苦与思念。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变迁带来的影响。诗人在风雨中划船,艰难的行役令人感到无奈,寄托着对往昔繁盛的追忆,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诗中多次提到的“潮不至”、“荒疫踵干戈”等意象,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忧伤,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整个时代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理枻风雨伺:在风雨中整理船桨,暗喻生活的艰辛。
- 一榻百愁寄:所有的愁苦都寄托于这小榻之上,表现出孤独与无助。
- 行役苦留连:长途行役的苦楚让人难以割舍,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
- 坚忍独嘘泪:表现内心的坚韧与悲伤,独自承受泪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蛇趋其颠”,用大蛇比喻社会的动荡不安。
- 拟人:如“临窟气欲腥”,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动荡时代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忆,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与变化,诗中水的状态反映社会的动荡。
- 盐:象征生计与官府的掌控,体现了对生活的现实关注。
- 蛇:象征危险与未知,暗示社会的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行役苦留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B -
“煮盐烧烟青”中的“青”字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青烟
C. 新鲜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范公堤”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A. 杜甫
B. 范仲淹
C. 李白
答案:B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杜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杜漺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