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月下作》
时间: 2025-01-19 19:1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十五月下作
作者: 顾云阶 〔清代〕
明月今又来,延月山窗开。
暗室如白昼,清辉洗尘埃。
篱落空庭影,亭亭松与梅。
挥毫染素翰,一字倾一杯。
昔人秉烛游,岂欲登蓬莱。
蓬莱在方寸,洒扫上琼台。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又一次来到,
在山窗前拉开了窗帘。
黑暗的房间如同白昼,
清辉洗净了尘埃。
篱笆和庭院的影子空荡荡的,
高高的松树和梅树静立。
挥动笔墨,沾染在素纸上,
一个字倾注了一杯的情感。
昔日的人们提着蜡烛游玩,
岂是为了登上蓬莱仙境?
蓬莱就在心中,
只需打理好自己的琼台。
注释:
- 延月:延展的月光。
- 清辉:明亮的月光。
- 洗尘埃:意指月光如水,能洗净尘埃,象征清净。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挥毫:挥动毛笔写字。
- 琼台:美玉制成的台子,象征理想的境界,常与仙境联系。
典故解析: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和逍遥的生活。
- 昔人秉烛游:指古人夜游,借此表现对古代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云阶,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中秋时节,表达对明月的赞美与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中秋夜,月光洒满房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明月的光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形成了一幅明亮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明朗和清净。接着,诗人通过“暗室如白昼”的描写,表现出月光的强烈与纯净,似乎在暗示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随后,诗人描绘了庭院中松梅的影子,表现出一种孤寂而清雅的氛围,在这种宁静中,诗人开始挥毫作诗,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爱。最后两句“昔人秉烛游,岂欲登蓬莱”则引人深思,诗人借古人提蜡烛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强调理想不在遥远的仙境,而是在自己的心中,只需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写明月的再次来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
- 第二联:暗室因明月而明亮,月光的清辉让尘埃消散。
- 第三联:描绘庭院的宁静与自然,松梅的影子显得高雅。
- 第四联:诗人挥毫作诗,字字句句都倾注了情感。
- 第五联:提到古人夜游,反映对过去的怀念。
- 第六联:强调理想生活在心中,不在遥远的仙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洗涤尘埃的清水。
- 拟人:月光似乎有意识地洒入暗室。
- 对仗:如“亭亭松与梅”,工整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回归自然,追求理想,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自我修养。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纯洁和理想。
- 松与梅:代表高洁的品格。
- 琼台:象征理想的生活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辉洗尘埃”意指什么?
- A. 月光洗净了房间
- B. 月光让心灵变得干净
- C. 月光让人忘却烦恼
-
“昔人秉烛游”中的“昔人”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古代人
- C. 现代人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月为主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写月夜情景,寄托亲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九月十五月下作》:两首诗都以月亮为主题,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九月十五月下作》则更注重心灵的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云阶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月亮的文化象征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