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池镇上感怀》

时间: 2025-01-19 16:46:56

荒村风物几嗟吁,鬼笑陈人旅更孤。

鸦黠待船抛食饱,骨灵撑岸蚀泥枯。

酸肠百结攒年里,古镇三叉截路隅。

平漠展残斜日赤,有书无雁过西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村风物几嗟吁,
鬼笑陈人旅更孤。
鸦黠待船抛食饱,
骨灵撑岸蚀泥枯。
酸肠百结攒年里,
古镇三叉截路隅。
平漠展残斜日赤,
有书无雁过西湖。

白话文翻译

在这荒凉的村庄,风光让人感到无奈和叹息,
鬼魂似的笑声让旅人更加孤单。
聪明的乌鸦等着船只抛下食物,享受饱食,
而岸边的骨头在泥土中被腐蚀得干枯。
心中的忧愁像百结的酸肠,积攒在岁月里,
古镇的三叉路口在阴暗的角落。
平坦的原野上,夕阳斜照,光线微弱而红,
书本在手,却没有雁阵飞过西湖。

注释

  • 荒村:指的是荒凉的村庄,表现出一种冷清的环境。
  • 鬼笑:形容环境的阴森与孤寂,仿佛有鬼魂在嘲笑人们的孤独。
  • 鸦黠:聪明狡猾的乌鸦,象征着生存的智慧。
  • 骨灵:指的是被蚀去的骸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
  • 酸肠百结:比喻心中的忧愁与烦恼缠绕不清。
  • 平漠:广阔而平坦的原野,意味着一种空旷与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荒村、孤旅、乌鸦等意象,表现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季明,号简斋,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多地,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状况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复杂,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荒村和孤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富池镇上感怀》是一首以荒凉景象和孤独旅人为主题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村庄的惨淡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开篇“荒村风物几嗟吁”,即刻传达出诗人对环境的无奈与叹息。接下来的“鬼笑陈人旅更孤”,则将孤独感进一步加深,仿佛周围的环境都在嘲笑旅人的无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中的乌鸦和腐骨的意象,象征着生存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旅人于此情此景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无力与孤寂。“酸肠百结攒年里”,更是将内心的忧愁具象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

最后两句“平漠展残斜日赤,有书无雁过西湖”,通过夕阳的余晖和孤雁的缺失,营造出一种无尽的思索与怀念。诗人在书中寻找慰藉,却无奈地发现,连飞过西湖的雁影也不见踪影。这种孤独感贯穿整首诗,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村风物几嗟吁:描绘荒村的景象,表达诗人对环境的叹息。
  2. 鬼笑陈人旅更孤:暗示旅人在此地的孤独,似乎连周围的鬼魂都在嘲笑他。
  3. 鸦黠待船抛食饱:乌鸦在等待食物,象征生存的智慧与狡猾。
  4. 骨灵撑岸蚀泥枯:岸边的枯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5. 酸肠百结攒年里:内心的忧愁如同百结的酸肠,积攒在岁月之中。
  6. 古镇三叉截路隅:古镇的路口,暗示命运的选择与迷茫。
  7. 平漠展残斜日赤:平坦的原野上,夕阳斜照,象征时间的流逝。
  8. 有书无雁过西湖:手中有书,却没有雁的飞过,象征孤独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酸肠百结”比喻心中的忧愁。
  • 拟人:鬼笑的描绘使得环境充满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故乡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荒村:象征着孤独与遗弃。
  • 乌鸦:代表狡猾与生存的智慧。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西湖: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鬼笑”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 A. 幽默
    • B. 孤独
    • C. 喜悦
  2. “酸肠百结”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兴奋
  3. 诗中的“有书无雁”意在表达什么?

    • A. 书籍的价值
    • B. 孤独与失落
    • C. 自我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孤独与董嗣杲的《富池镇上感怀》,二者都展现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更为洒脱,董嗣杲则显得沉重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相关文学评论与分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