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信淮上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清淮渺然去,白浪势如奔。
同发已先远,独行将向昏。
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
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淮水缓缓流去,白色的浪潮奔腾而来。
与我同行的人都已经远去,我独自一人将向黄昏而去。
在长长的洲渚上,难以辨认方向,夜晚泊船偶然靠近村庄。
灯火隐约闪烁,应该能听到人们的喧哗声。
注释:
- 渺然:形容水流细小而遥远。
- 奔:形容水势急促,奔腾不息。
- 同发:同舟共行的意思。
- 独行:一个人行走,表示孤独。
- 洲长宁:洲渚相连,难以辨别方向。
- 夜泊:晚上停船。
- 灯火稍觉乱:看到的灯光模糊不清。
- 应闻人语喧:可能会听到人们的说话声。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确的典故,但其中的“淮”字可以联系到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地理文化。淮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流传着许多诗文,象征着道路的艰辛与人们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生于长洲(今江苏省南通市),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创作背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常常在游历中感受到孤独与思乡的情绪,特别是在水乡的夜晚,容易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诗歌鉴赏:
《昭信淮上》是一首描绘江河水乡夜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清淮水上航行的孤独感。开篇以“清淮渺然去,白浪势如奔”描述水流细腻且奔腾,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流逝。接着,诗人感慨与他同行的人都已远去,独自向黄昏而行,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绪。后面的“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迷茫与归属感的缺失,夜晚的宁静让人更加思考人生的方向。最后以“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收尾,点出夜晚的村庄生活,仿佛远方的温暖与热闹与诗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淮渺然去,白浪势如奔:描绘了清淮水流的细腻和奔腾,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水的动态。
- 同发已先远,独行将向昏:表达了孤独的心境,与同路人渐行渐远,自己只身向黄昏而去,暗示孤独无助。
- 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在长洲上难以辨认方向,夜晚偶然停靠在村庄,反映出迷失方向的状态。
- 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灯火闪烁,但模糊不清,似乎听到远处人们的喧闹声,暗示着外界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浪比作奔腾的势头,形象生动。
- 拟人:灯火“稍觉乱”,赋予了灯火以人的感知能力。
- 对仗:整首诗虽不严格对仗,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使其更具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展现了水乡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喧哗之间的对比。
意象分析:
- 清淮:象征流逝的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 白浪:代表生命中的激荡与奔腾。
- 黄昏:暗示人生的暮年与孤独。
- 灯火:象征温暖与归属感。
- 人语喧:代表社会的喧闹与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淮渺然去”描述的是?
A. 河流的静谧
B. 河流的奔腾
C. 河流的迷茫
D. 河流的温暖 -
诗中“同发已先远”的意思是?
A. 一起出发的人都已经远去
B. 一起出发的人都很近
C. 诗人独自出发
D. 诗人和朋友一起 -
诗中“灯火稍觉乱”的含义是什么?
A. 灯光明亮
B. 灯光模糊不清
C. 灯光闪烁
D. 灯光照亮了黑暗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头》中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但更多的是对自由与追求的思考,而梅尧臣的《昭信淮上》则更注重表现内心的孤独感与思索。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意象来传达情感,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