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扇》

时间: 2025-01-17 08:39:04

剪纨成薄质,谁将拟月轮。

闵竭夏后德,同我天王仁。

及至为时用,岂必画美人。

何忧秋风来,退保藏其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剪纨成薄质,谁将拟月轮。
闵竭夏后德,同我天王仁。
及至为时用,岂必画美人。
何忧秋风来,退保藏其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用丝绢剪制成的扇子,谁能把它比作明月的圆轮呢?扇子虽薄,却能表达出夏天的德行,仿佛与天王的仁爱相提并论。到了需要用它的时候,难道非得画上美丽的女人不可?何必担心秋风的到来,只需珍藏它的真谛。

注释:

  • 剪纨:用丝绢剪裁而成的扇子。
  • 薄质:形容扇子轻薄的材质。
  • 拟月轮:比喻扇子的形状与月亮相似。
  • 闵竭:指夏后氏的德行,表现出对美德的追求。
  • 天王仁:指的是大仁大义的天王,可能指代古代的贤明君主。
  • 岂必:难道一定要。
  • 画美人:扇子上绘制美丽的女子形象。
  • 秋风来:暗指秋天的到来,象征一种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诗人,性情豪放,擅长古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梅尧臣中年时期,正值宋代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中以扇子为媒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内在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咏扇》以扇子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扇子的轻盈与优雅。诗的开头“剪纨成薄质”直抒扇子的材质,简单而生动,让人立刻产生视觉印象。接着,诗人通过“谁将拟月轮”的比喻,将扇子与明月联系起来,强调扇子的美丽与独特。

在第二联中,诗人提到“闵竭夏后德,同我天王仁”,将扇子的功能与道德的追求相结合,体现出扇子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更是文化与品格的象征。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对美德的推崇。

“及至为时用,岂必画美人”,诗人提出扇子在使用时不必追求外表的华丽,强调内在的真实与价值。最后一句“何忧秋风来,退保藏其真”更是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外界的变化,诗人选择珍藏扇子的真谛,反映出他对生活的豁达与从容。

整首诗通过扇子这一物品,传达出对内在美与真实价值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脱的生活态度与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剪纨成薄质”:扇子是用丝绢剪裁而成的,强调其轻薄的特性。
  2. “谁将拟月轮”:扇子的形态如同圆月,询问谁能将其比拟。
  3. “闵竭夏后德”:扇子象征着夏季的美德,暗指古代的道德标准。
  4. “同我天王仁”:将扇子与天王的仁爱并列,表现出其重要性。
  5. “及至为时用”:指到需要使用的时候。
  6. “岂必画美人”:不需要在扇子上画上美丽的女子以示美观。
  7. “何忧秋风来”:不必忧虑秋风的到来,象征变化。
  8. “退保藏其真”:珍藏扇子的真实价值,表达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扇子比作“月轮”,富有诗意。
  • 对仗:如“闵竭夏后德,同我天王仁”,工整而对称。
  • 反问:通过反问强调思想,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扇子这一平常物品,传达了对内在价值的重视,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真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扇子:象征夏日的清凉与文化的雅致。
  • 月轮:象征完美与圆满,指代内在的真善美。
  • 秋风:象征时光流逝与变化,暗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扇》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月轮”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A) 明月
    B) 扇子
    C) 西风
    D) 树影

  3. “何忧秋风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担忧
    B) 从容
    C) 急迫
    D) 忧虑

答案

  1. C) 梅尧臣
  2. B) 扇子
  3. B) 从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咏扇》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前者侧重于物品的内在价值,后者则传达对离别的感伤。两者都在各自的主题中展现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观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解读。
  • 《古典诗词赏析》:关于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