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和甫
(水村悲喜拆书看,闻道并州九月寒。
忆得此时花更好,举家怜女不同盘。)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的村庄里,悲喜交加地拆开信件阅读,听说并州在九月里寒气逼人。回想起这个时候的花儿更美,举家怜爱着女儿,却无法与她共度这个时节。
注释:
- 水村:指水边的村庄,表现了一种幽静、自然的环境。
- 悲喜:指心情的复杂,既有悲伤又有欢喜。
- 拆书看:拆开信件阅读,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 并州:今山西省,古代指并州,冬季气候寒冷。
- 忆得:回忆起。
- 花更好:指此时花开得更加美丽。
- 举家:全家。
- 怜女:对女儿的疼爱和怜惜。
- 不同盘:这里指的是不能一起共享团圆的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愚,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其改革政策和诗文闻名,特别是其古诗及散文,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某个阶段,他因政治改革而受到重视,同时也经历了个人情感的波动。诗中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家人的关切,反映了他虽然身处政坛,却心系家庭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寄和甫》是一首带有浓厚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古诗。当读者初读此诗,便能感受到作者在对家乡的回忆中夹杂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水村悲喜拆书看”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水乡的场景,水村的宁静与拆信的行为形成对比,暗示着作者内心的矛盾和不安。接下来的“闻道并州九月寒”则将读者的视角转向远方,体现出一种对的关心和惦念,显示出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忆得此时花更好”一句,回忆起花儿的美丽,反映出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举家怜女不同盘”则强调了作者对家庭的依恋,表明他虽身处异地,却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庭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村悲喜拆书看”:在水边的村庄,作者心情复杂,既有悲伤又有欢喜,一边阅读信件。
- “闻道并州九月寒”:听说远方的并州在九月寒冷,体现出对远方亲友的关心。
- “忆得此时花更好”:回忆起此时的花更美,表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举家怜女不同盘”:全家怜爱女儿,却不能团聚,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水村、寒冷的并州、盛开的花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交织。
- 象征:花象征着美好时光,而寒冷则象征着思念与距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关怀,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亲情的珍视与向往。
意象分析:
- 水村:象征着宁静与自然的生活环境。
- 寒:象征着思念与距离带来的冷清。
- 花:象征着美好与温馨的记忆。
- 家:象征着温暖与亲情,体现出家庭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村”是指什么地方?
A. 山村
B. 水边的村庄
C. 城市
D. 草原 -
“闻道并州九月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A. 天气冷
B. 心情冷淡
C. 冷漠
D. 关系冷淡 -
诗中“举家怜女不同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女儿的无所谓
B. 对女儿的思念与关心
C. 对家庭的反感
D. 对外界的漠不关心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家庭团圆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寄和甫》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思乡的情怀,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家庭情感,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