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过眼纷纷遥集》

时间: 2025-01-17 09:15:05

过眼纷纷遥集,来归往往羝儿。

草间塞口绔间啼。

提携都不是,何似未生时。

城上胡笳自怨,楼头画角休吹。

谁人不动故乡思。

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眼纷纷遥集,来归往往羝儿。
草间塞口绔间啼。提携都不是,何似未生时。
城上胡笳自怨,楼头画角休吹。
谁人不动故乡思。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

白话文翻译

眼前纷乱的事物像是远处的聚集,归来的路上偶尔像羝羊一样徘徊。
草地间和塞口的地方传来啼鸣。提携的东西都不是,怎能比得上未出生时的天真。
城头的胡笳声自怨自艾,楼上的画角声也停止了吹奏。
谁能不动故乡的思念呢?江南的秋天尚且可以忍受,而塞外的草已经开始枯萎。

注释

  • 羝儿:指的是羔羊,小羊,象征无辜和纯真。
  • 草间塞口:草丛间和边塞的地方,这里指的是边塞的自然环境。
  • 提携:此处指携带、带着的东西。
  • 胡笳:一种乐器,象征着边地的忧愁和思乡之情。
  • 画角:乐器,象征着哀伤的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 故乡思:思念故乡的情感,常见于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风格独特,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身处边塞,感受到离乡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反映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过眼纷纷遥集》是一首充满浓厚思乡情感的词。开篇便用“过眼纷纷遥集”引入,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迷茫与思考。诗人通过羝羊的形象,传达了对纯真生活的向往。在“草间塞口绔间啼”中,诗人用细腻的描写营造出边塞的孤独氛围,草间的啼鸣声仿佛在呼应着他的内心情感。

接下来的句子“提携都不是,何似未生时”,则表达了对过往无忧无虑时光的怀念,带着几分无奈与惆怅。城上的胡笳声和楼头的画角声,象征着忧伤和思乡之情,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地理的遥远,更是心灵的孤独与失落。

最后两句“谁人不动故乡思。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普遍的思乡之情在此刻显得尤为强烈,江南的秋天依然充满生机,而边塞的草却已开始枯萎,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生与死、希望与失落的交替。整首词在意象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眼纷纷遥集:形容眼前的事物纷繁复杂,似乎远方的事物也在聚集,暗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思考。
  2. 来归往往羝儿:羝儿象征天真无邪,诗人用此比喻自己在归途中徘徊的状态。
  3. 草间塞口绔间啼:描绘边塞的自然环境,传达出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4. 提携都不是,何似未生时:怀念无忧的童年,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纯真时光的渴望。
  5. 城上胡笳自怨:胡笳声中透出一丝哀怨,反映边塞士人的情感状态。
  6. 楼头画角休吹:乐器的停止象征着悲伤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7. 谁人不动故乡思:普遍的思乡情感,诗人将这种情感提升到一个普遍的高度。
  8. 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对比江南与塞外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羝儿比喻自己的无辜与天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乐器的声音赋予情感,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思乡情感展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的结合,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无常生活的感慨。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故乡与时光流逝的共鸣。

意象分析

  • 羝儿:象征无辜与纯真,表达对无忧生活的向往。
  • 胡笳与画角:象征哀愁与思乡,表现边塞的孤独与士人心境。
  • 江南与塞外:对比生机与衰败,象征着希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羝儿”象征什么? A. 成熟
    B. 无辜与天真
    C. 忧愁

  2. 诗中提到的“江南秋尚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人对比江南与塞外的目的是什么? A. 表现生活的美好
    B. 表达对时光的感慨
    C.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情,但以夜晚的宁静来衬托思念的深沉。
  • 《月夜忆舍弟》:以更明确的亲情表达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刘辰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