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和王定国朝散忆广陵)》
时间: 2025-01-04 10:4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和王定国朝散忆广陵)
作者:晁补之
扬州全盛,往事今何处。
帆锦两明珠,罥蔷薇月中嬉语。
朱衣白面,公子似神仙,登云屿。
临烟渚。狂醉成怀古。
兰舟归后,谁与春为主。
吟笑我重来,倚琼花东风日暮。
吴霜点鬓,流落共天涯,竹西路。
高阳侣。魂梦应相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繁荣的扬州昔日风光的怀念,现在却已无处寻觅。诗中描绘了美丽的帆船如同明珠般闪耀,在月光下与蔷薇嬉戏的场景。朱衣白面的公子仿佛神仙般登上云端的小岛,沉醉于往事的追忆。归来的兰舟上,谁会与我共赏春日的美好?重回故地,我依靠琼花,在东风的掩映下,感受到傍晚的宁静。吴地的霜染白了我的鬓发,流落天涯的我在竹西的路上。即使身边的人已是昔日的伙伴,梦中却仍能相遇。
注释
- 扬州全盛:指扬州在历史上的繁荣时期。
- 帆锦:指装饰华丽的帆船。
- 明珠:比喻美丽的事物或珍贵的东西。
- 罥:缠绕、纠结。
- 朱衣白面:形容公子衣着华丽,面容俊美。
- 云屿:云雾缭绕的小岛。
- 临烟渚:指在烟雾弥漫的水边。
- 兰舟:兰花装饰的船,指代船只。
- 吴霜:指吴地的霜,暗喻岁月流逝。
- 竹西路:指扬州的竹林小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子骏,号放翁,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形式多样。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晁补之对扬州的怀念之际,因对往昔繁华的感慨,展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诗歌鉴赏
《蓦山溪》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扬州的思念之情。诗开头的“扬州全盛,往事今何处”引入全诗的主旨,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接着,诗中通过对帆船、月光、蔷薇等意象的描写,构建出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仿佛让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朱衣白面,公子似神仙”一句,不仅描绘了当时风华绝代的青年,也隐含着对美好青春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在醉酒之际,思绪万千,既怀古又自怜,展现出复杂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扬州风光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思,突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对青春、友谊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具有深厚的情感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扬州全盛,往事今何处”:开篇即提出问题,反映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 “帆锦两明珠,罥蔷薇月中嬉语”:描绘美丽的场景,营造温馨的氛围。
- “朱衣白面,公子似神仙,登云屿”:描绘美男子,象征青春的绝代风华。
- “临烟渚。狂醉成怀古”:沉醉于往事,反映对历史的追思。
- “兰舟归后,谁与春为主”:在归来之后,感叹与友人的聚散。
- “吟笑我重来,倚琼花东风日暮”:描绘再回故地的情景,感受日暮的宁静。
- “吴霜点鬓,流落共天涯,竹西路”:岁月流逝,白发苍苍,流浪天涯。
- “高阳侣。魂梦应相遇”:即使身边的人已不再,梦中依旧能相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的船比作明珠,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嬉语”。
- 对仗:如“朱衣白面”、“兰舟归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对青春、友谊、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流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扬州:象征繁华与美好回忆。
- 帆锦、明珠:代表美丽的风景与珍贵的青春。
- 朱衣白面:象征青春的美丽与无忧。
- 兰舟:代表归来的心情与对朋友的思念。
- 吴霜:象征岁月的无情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扬州全盛,往事今何处”句中“全盛”指什么?
- A. 繁华
- B. 贫穷
- C. 没落
- D. 平常
-
“朱衣白面,公子似神仙”中“公子”指代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
- C. 年轻的贵族
- D. 老人
-
“吴霜点鬓”意指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快乐
- D. 忧伤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晁补之 vs. 李白:
- 晁补之的作品多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对历史与人生有深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晁补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