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时间: 2025-01-19 12:0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建鼓是为了寻求失去的儿子,初时对学问的追求尚且模糊。日月交替,岁月无情,时光并未等到。即使全国人民和巴人和睦相处,但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情感呢?在平坦的陆地上不再推舟,作为旅人的我在此驻足。居无定处,风雨交加时的思念令人疲惫。执鞭怀念昔日人,谁能与我共此时光?破旧的裘衣难以抵御寒冬,依赖别人的庇护。直言往往招致非议,谨慎行事又逢讥讽。成就品德尚且如此,志向低薄又怎么能有所期待?收声以藏热情,雷火渐渐微弱。开口时暂且欢笑,这些事情又何须推诿?闭上眼睛可以内观,然而我却不再为自己而活。
注释:
- 建鼓:古代的一种鼓,象征着对已逝者的追悼。
- 除去日月:形容时间的流逝。
- 平陆不推舟:在平坦的陆地上不再划船,隐喻生活的困境。
- 执鞭:指代一种追念,怀念曾经的岁月。
- 薄志:志向低薄,意指对人生的期望不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士典,号子华,宋代著名诗人、词人,精通诗词,尤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晁补之与友人黄鲁直教授的交流之际,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挣扎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感慨。开头的“建鼓求亡子”即刻引发读者对失去的哀思,接下来的句子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作者不仅在感慨个人遭遇,也在思考社会的和谐与个体的孤独。
诗中使用了许多对比手法,例如“定居厌屋庐”与“风雨劳所思”,前者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后者则揭示了生活的无奈。晁补之通过这些对比,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更是通过反思自我,思考如何在纷扰的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结尾部分的“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则呈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作者希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自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鼓求亡子:表达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心中渴望复生。
- 初昧学所之:对学问的追求还很模糊,象征着人生的迷茫。
- 除去日月多:日月交替,暗示岁月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用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平陆不推舟”比喻生活的境遇,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困境中对自我内心的反省。诗人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建鼓:象征怀念和追思。
- 风雨:代表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 雷火:比喻内心的激情与冲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建鼓求亡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痛
- C. 愤怒
- D. 无奈
-
“平陆不推舟”意指什么?
- A. 生活安逸
- B. 生活困顿
- C. 旅行愉快
- D. 志向远大
答案:
- B. 悲痛
- B. 生活困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晁补之与李白的作品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晁补之则显得更为沉郁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