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46:59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
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
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白话文翻译:

在客人的房间里,书本堆得杂乱无章,虫鸣声在寂静中响起。残留的灯光散发着微弱的光晕,露水在寒冷的树枝上聚集。真正的快乐在闲适中显现,深邃的禅意更让我超然。这样的情怀无人与我分享,只能独自吟唱一首长长的歌谣。

注释:

  • 客卧:客人的房间。
  • 书颠倒:书籍杂乱无序,暗示心境的混乱。
  • 虫鸣:虫子的鸣叫声,增添了夜晚的寂静氛围。
  • 残灯:残余的灯光,象征孤独和寂寞。
  • 重露:浓重的露水,表达寒冷的天气。
  • 真乐:真正的快乐。
  • 深禅:深邃的禅意,指一种内心的宁静。
  • 此怀无与晤:这种情怀没有人可以分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王安石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经历政治斗争和个人生活波折的时期。诗中流露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孤独情感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秋夜二首 其一》展现了王安石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开篇“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孤独感的空间,书籍的凌乱象征着内心的烦乱,而虫鸣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接下来“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残灯的微弱光晕令人感受到深夜的寒冷与孤独,露水聚集在寒冷的树枝上,传达出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

在后半部分,王安石转向内心的感悟,“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深刻的禅意,显示出他在孤独中寻求内心平和的追求。最后一句“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情怀虽深,却无人可倾诉,只能独自吟唱。这种情感在秋夜的映衬下显得愈发动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卧书颠倒”:描写诗人身处的环境,暗示内心的混乱。
    • “虫鸣坐寂寥”:虫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加深了孤独感。
    • “残灯生暗晕”:灯光微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重露集寒条”:露水凝聚,突显寒冷的秋夜。
    • “真乐闲尤见”:在闲适的状态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
    • “深禅静更超”:深刻的禅意使人超脱尘世烦恼。
    • “此怀无与晤”:感情深邃,却无人与我分享。
    • “拥鼻一长谣”:只能独自吟唱,表达孤独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句中对照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用“虫鸣”、“残灯”、“重露”等意象构建出秋夜的氛围,增添情感的深度。
    • 拟人:虫鸣声似乎在诉说着夜的孤寂,使环境更具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体悟,以及在寂静夜晚中对内心平和与真乐的追求,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虫鸣:象征夜晚的寂静与孤独,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 残灯: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独的状态。
  • 重露:传达秋天的寒冷,增添了诗的意境。
  • 深禅:象征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客卧书颠倒”所描绘的环境主要是什么?

    • A. 宁静的书房
    • B. 混乱的环境
    • C. 热闹的场景
    • D. 美丽的花园
  2. 诗中提到的“虫鸣”象征了什么?

    • A. 温暖的夏天
    • B. 夜晚的孤独
    • C. 欢乐的时光
    • D. 生命的活力
  3. “真乐闲尤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 A. 财富
    • B. 名誉
    • C. 闲适生活
    • D.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秋夜二首 其一》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在夜晚的孤独和思考,但王安石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禅意,而杜甫则更多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