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作者: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黄莺刚刚开始啼叫,这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刻。
细雨如酥,远远看去草色青翠,近看却又显得不那么鲜亮。
不要再推辞,尽情地陶醉吧,花开花落人易老。
不要等到春天又回到这里,才发现红花与绿苔交错的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莺:黄莺,一种鸟,春天常被诗人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解语:指鸟儿会说话,形容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微雨如酥:形容细雨如同酥油一般,柔润而细腻。
- 草色遥看近却无:远看草色青翠,近看却感觉色泽暗淡,表达春天的变化和短暂。
- 休辞醉倒:不必再推辞,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
- 莫待春回:不要等到春天再次来临,才能享受美好。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一种珍惜当下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任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奔放,也有细腻柔和,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诗中则隐含着对生命流逝的忧虑。
诗歌鉴赏:
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无常的深思。开篇“莺初解语”,用黄莺的啼叫作引子,春天的到来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接着以“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的景象,细雨如同酥油般柔润,然而近看草色却显得有些黯淡,似乎暗示着美好的事物难以持久。
在“休辞醉倒”一句中,苏轼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快乐,不要因年华易逝而错失享受生活的机会。最后一句“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更是强调了这一主题,不要等到春天再次来临时,才发现春花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初解语:黄莺刚刚开始啼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最是一年春好处: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传达出对春天的热爱。
- 微雨如酥:细雨轻柔滋润,营造了温暖的春意。
- 草色遥看近却无:远看草色青翠,近看却显得暗淡,反映出春天的短暂。
- 休辞醉倒:不要再推辞,尽情享乐,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花不看开人易老:花开花落,人易衰老,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
- 莫待春回:不要等到春天再次来临,才意识到美好。
- 颠倒红英间绿苔:红花与绿苔交错的美丽,暗示了生命的丰富与多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微雨如酥”,将细雨比作酥油,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的结构和意象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如“莺初解语”,赋予鸟儿以说话的能力,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雨:象征生命的滋养与希望。
- 草色:反映春天的生机,但也暗示短暂。
- 花:象征美好的事物,提示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莺初解语”中的“解语”意指什么?
A. 说话
B. 听懂
C. 唱歌 -
诗中“微雨如酥”的“酥”指的是哪种状态?
A. 干燥
B. 湿润
C. 粘稠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生命的短暂与珍惜当下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同一题材: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苏轼的乐观形成对比。
- 不同诗人: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春天的美好,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