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尧化门车中赋》
时间: 2025-01-19 19:4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尧化门车中赋
作者: 张尔田 〔清代〕
倚軨天似醉,问何地,著羁才。
堪乱雪荒壕,春鹃泪点,残梦楼台。
低徊。笛中怨语,有梅花休傍故园开。
燕外寒欺酒力,莺边煖阁吟怀。
惊猜。鬓缕霜埃。杯暗引,剑空埋。
甚萧瑟兰成,江关投老,一赋谁哀。
秦淮。旧时月色,带栖乌还过女墙来。
莫向危帆北睇,山青如发无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车中倚靠窗边,仿佛天色醉人,心中随意地问着,何处能展现我的才华。寒冷的雪飘落在荒凉的壕沟中,春天的杜鹃鸟泪水点滴,残留的梦依然在楼台上徘徊。笛声中传来怨语,只希望梅花在故乡的旁边再度绽放。燕子在寒风中压迫着酒意,黄莺在温暖的阁楼吟唱着心曲。令人惊讶的是,鬓发已添霜尘,酒杯暗自引导,剑已空埋。何其凄凉,兰草已枯,江边的我也已年老,写下这首词又有谁为我哀叹。秦淮河畔,昔日的月色依旧,带着栖息的乌鸦飞过女墙。不要向着北方的危帆眺望,那山青得如同无尽的黑发。
注释:
- 倚軨:倚靠车辕,指在车中休息。
- 羁才:被束缚的才华。
- 乱雪荒壕:形容冬季的混乱和荒凉。
- 春鹃泪点:春天杜鹃鸟啼叫,似乎在泪流,象征离别或伤感。
- 梅花休傍故园开:希望梅花能在故乡绽放,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鬓缕霜埃:鬓发已生白霜,象征年老。
- 杯暗引,剑空埋:酒杯暗自引导情绪,剑已埋藏,暗示无用的豪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尔田,清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多样,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可能是在旅行途中创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尧化门车中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旅人在车中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开篇以“倚軨天似醉”引入,展现了内心的闲适与对美景的迷醉。接着,诗人提到“堪乱雪荒壕”,借用冬雪的荒凉与凄苦,映衬出内心的孤独与离愁。春鹃的泪点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二者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中的梅花与故园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尤其是“有梅花休傍故园开”一句,更是透出了一种无奈与渴望。而燕外的寒风和莺边的温暖,代表着内外环境的对立,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提到“鬓缕霜埃”,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衰老结合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惆怅。
最后,诗人以“莫向危帆北睇”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意象中的山青如发无涯,暗示着人生的无尽与不可知。整首词通过抒情与景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倚軨天似醉:在车中倚靠,仿佛天色醉人。
- 问何地,著羁才:询问何处才能展现我的才华。
- 堪乱雪荒壕:面对雪花飘落在荒凉的壕沟。
- 春鹃泪点:春天的杜鹃鸟泪水滴落。
- 残梦楼台:在楼台上徘徊的残留梦境。
- 低徊:情绪低落,心情徘徊。
- 笛中怨语:笛声中传来怨恨的言语。
- 有梅花休傍故园开:希望梅花在故乡旁边绽放。
- 燕外寒欺酒力:寒风中的燕子压迫着酒意。
- 莺边煖阁吟怀:黄莺在温暖的阁楼吟唱。
- 惊猜:令人惊讶的猜测。
- 鬓缕霜埃:鬓发已添白霜。
- 杯暗引,剑空埋:酒杯暗自引领,剑已埋藏。
- 甚萧瑟兰成:何其凄凉,兰草已枯。
- 江关投老:在江边已年老。
- 一赋谁哀:这首词又有谁为我哀叹。
- 秦淮:秦淮河畔。
- 旧时月色:昔日的月色依旧。
- 带栖乌还过女墙来:乌鸦飞过女墙。
- 莫向危帆北睇:不要向北方的危帆眺望。
- 山青如发无涯:那山青得如同无尽的黑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似醉”比作醉酒,以表达状态的迷离。
- 拟人:春鹃被赋予泪水的特征,表现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杯暗引,剑空埋”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人生的孤独感,通过对景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深化了主题。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思乡之情。
- 春鹃:代表离别与哀伤。
- 燕子:象征着温暖与归属。
- 霜埃:暗示衰老与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倚軨”指的是什么?
- A. 车中倚靠
- B. 走路
- C. 吃饭
- D. 睡觉
-
“春鹃泪点”中的“春鹃”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品
-
诗中提到的“鬓缕霜埃”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健康
- D. 美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相思》 - 纳兰性德
- 《离骚》 - 屈原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张尔田与纳兰性德:两者都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张尔田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纳兰性德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