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台》

时间: 2025-01-04 07:59:54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

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鲁连台 屈大均 〔清代〕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笑之间,秦帝的威严不复存在,他飘然东去,向着大海的方向。 谁能排除巨大的灾难?他不在乎那些非凡的功绩。 古老的堡垒上,三秋时节的雁群飞过,高台上,万木在风中摇曳。 自古以来,真正的天下英才,都出自平凡的布衣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笑无秦帝:指鲁仲连以智谋使秦军退却,不战而屈人之兵。
  • 飘然向海东:形容鲁仲连行动自由,不受拘束,向东而去。
  • 排大难:解决重大的困难。
  • 不屑计奇功:不以奇异的功绩为荣。
  • 古戍:古老的军事堡垒。
  • 三秋雁:指秋季飞行的雁群。
  • 高台:指鲁连台,鲁仲连的纪念台。
  • 万木风:形容风力强劲,吹动众多树木。
  • 布衣:指平民百姓。

典故解析:

  • 鲁连台:纪念鲁仲连的台,鲁仲连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谋士,以智谋著称,曾帮助齐国解决多次危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通过对鲁仲连的赞美,表达了对智勇之士的敬仰和对平凡中见伟大的认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鲁仲连的赞美,寄托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鲁仲连的赞美,展现了智勇之士的风采。首句“一笑无秦帝”,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鲁仲连的智谋和胆识,使得秦帝的威严在一笑之间化为乌有。次句“飘然向海东”,则描绘了鲁仲连行动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后两句通过对古戍和高台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感,同时也强调了鲁仲连的非凡地位。最后两句“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则是对鲁仲连的进一步赞美,也是对所有出身平凡但有才能之人的肯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智勇之士的敬仰和对平凡中见伟大的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笑无秦帝”: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鲁仲连的智谋和胆识,使得秦帝的威严在一笑之间化为乌有。
  • “飘然向海东”:描绘了鲁仲连行动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向东而去,象征着他的远大志向。
  • “谁能排大难?”:提出问题,强调鲁仲连解决重大困难的能力。
  • “不屑计奇功”:表明鲁仲连不以奇异的功绩为荣,更注重实际效果。
  • “古戍三秋雁”:通过对古戍和雁群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感。
  • “高台万木风”:描绘高台和风中的万木,强调鲁仲连的非凡地位。
  •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是对鲁仲连的进一步赞美,也是对所有出身平凡但有才能之人的肯定。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一笑无秦帝”,夸张地表现了鲁仲连的智谋和胆识。
  • 象征:如“飘然向海东”,象征着鲁仲连的远大志向。
  • 对仗:如“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鲁仲连的赞美,表达了对智勇之士的敬仰和对平凡中见伟大的认识。诗人通过对鲁仲连的描绘,强调了智勇之士的重要性和他们在历史中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一笑:象征智谋和胆识。
  • 海东:象征远大志向。
  • 古戍:象征历史沧桑。
  • 三秋雁:象征季节变迁和历史长河。
  • 高台:象征非凡地位。
  • 万木风:象征力量和影响。
  • 布衣:象征平凡和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笑无秦帝”指的是谁? A. 鲁仲连 B. 屈大均 C. 秦帝 答案:A

  2. “飘然向海东”中的“海东”象征什么? A. 实际的地理位置 B. 远大志向 C. 逃避现实 答案:B

  3.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天下士都是出身平凡的 B. 布衣中才有真正的天下士 C. 天下士不在乎出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史》(左思):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智勇之士的敬仰。
  • 《滕王阁序》(王勃):通过对历史名胜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咏史》(左思)与《鲁连台》(屈大均):两者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智勇之士的敬仰,但左思的诗更注重历史的叙述,而屈大均的诗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清代诗歌鉴赏辞典》
  • 《屈大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