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森沈径易迷,搘筇为徘徊。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主人澹无情,林花为谁开。
白话文翻译:
小径幽深容易迷失,我拄着拐杖徘徊。哪里春光最多?我时常登上百花台。主人似乎淡漠无情,林中的花儿为谁而开?
注释:
- 森沈:幽深的样子。
- 搘筇:拄着拐杖。
- 徘徊:来回走动。
- 澹:淡漠,不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续赋家园七咏·百花台》是他在家中园林中游览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光的欣赏和对主人冷漠态度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子翚在家园中游览时,对百花台的景色和主人的态度有所感触而作。诗中通过对春光的赞美和对主人冷漠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深的小径和徘徊的姿态开篇,营造出一种迷离而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春光的追寻,引出了百花台的景象,这里春光最盛,花团锦簇。然而,诗人的情感并未停留在对美景的欣赏上,而是转向了对主人态度的思考。主人淡漠无情,林中的花儿似乎也在问:为谁而开?这种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森沈径易迷:幽深的小径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 搘筇为徘徊:诗人拄着拐杖,来回走动。
- 何处春光多:诗人思考,哪里春光最为丰富?
- 时登百花台:诗人时常登上百花台,欣赏春光。
- 主人澹无情:主人似乎对这一切漠不关心。
- 林花为谁开:林中的花儿,似乎在问,为谁而开?
修辞手法:
- 拟人:“林花为谁开”中的“为谁开”赋予了花儿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比:通过对春光的赞美和对主人冷漠的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光的赞美和对主人冷漠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诗人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森沈:幽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 百花台:春光最盛的地方,象征着生机和美丽。
- 林花:自然之美的象征,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森沈径易迷”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明亮宽敞的小径 B. 幽深容易迷失的小径 C. 繁忙的市集 答案:B
-
诗人为何时常登上百花台? A. 因为那里春光最多 B. 因为主人邀请他 C. 因为那里有他的朋友 答案:A
-
诗中的“主人澹无情”表达了什么? A. 主人对诗人的热情 B. 主人对自然美景的冷漠 C. 主人对诗人的嫉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光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刘子翚的《续赋家园七咏·百花台》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刘子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刘子翚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