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守壶山诗》

时间: 2025-01-19 16:41:38

松根系马望巑屼,乘兴攀跻不作难。

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

遥连钓石多红树,半出僧垣尽绿竿。

不见双旌来视稼,忆君对酒岂能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根系马望巑屼,乘兴攀跻不作难。
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
遥连钓石多红树,半出僧垣尽绿竿。
不见双旌来视稼,忆君对酒岂能欢。

白话文翻译

在松树根旁系好马,望着险峻的山峰,乘着兴致攀登并不觉得困难。
太阳升起,渐渐看到林中的雾气散去,潮水涌来,先感受到海风的寒冷。
远处与钓鱼石相连的地方有许多红树,半数从僧院的墙中伸出,全是绿色的竹竿。
不见有双旌(指官员)来视察农作物,回忆起与君对饮的情景,怎能不感到忧愁。

注释

  • 巑屼:形容山峰险峻。
  • 攀跻:攀登。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这里指官员。
  • 视稼:视察农作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刘子翚在游览壶山时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壶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联写诗人乘兴登山,不畏艰难;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日出时林雾散去和潮来时海风寒冷的景象,以及远处红树和僧院绿竿的景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尾联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根系马望巑屼:在松树根旁系好马,望着险峻的山峰,表达了诗人准备登山的情景。
  2. 乘兴攀跻不作难:乘着兴致攀登,并不觉得困难,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和兴致。
  3. 日出渐看林雾散:太阳升起,渐渐看到林中的雾气散去,描绘了清晨的景象。
  4. 潮来先觉海风寒:潮水涌来,先感受到海风的寒冷,表达了海边的气候特点。
  5. 遥连钓石多红树:远处与钓鱼石相连的地方有许多红树,描绘了远处的景色。
  6. 半出僧垣尽绿竿:半数从僧院的墙中伸出,全是绿色的竹竿,描绘了僧院的景致。
  7. 不见双旌来视稼:不见有双旌(指官员)来视察农作物,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
  8. 忆君对酒岂能欢:回忆起与君对饮的情景,怎能不感到忧愁,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根系马望巑屼”中的“巑屼”比喻山峰的险峻。
  • 拟人:如“潮来先觉海风寒”中的“先觉”赋予潮水以人的感知能力。
  • 对仗:如“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壶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内心的孤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根:象征坚韧和长寿。
  • 巑屼:象征山峰的险峻。
  • 林雾:象征清晨的朦胧美。
  • 海风:象征海边的气候特点。
  • 红树:象征远处的景色。
  • 绿竿:象征僧院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巑屼”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的平缓 B. 山峰的险峻 C. 山峰的高大 D. 山峰的美丽

  2. 诗中的“双旌”指的是什么? A. 官员的仪仗 B. 双重的旗帜 C. 双重的山峰 D. 双重的树木

  3. 诗中的“忆君对酒岂能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泰山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刘子翚的《次韵张守壶山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但刘子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宁静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刘子翚的创作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