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初夏》
时间: 2025-01-04 06:3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初夏
苏轼 〔宋代〕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水沈一作水沉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白话文翻译:
初夏时节,绿槐和高柳树上新蝉鸣叫。
温暖的微风刚刚吹入弦乐中。
碧色纱窗下水面似烟雾般沉静。
棋声打破了白昼的宁静。
微雨过后,水面沉静,小荷叶翻动。
石榴花开得正热烈。
纤细的手在玉盆中玩弄清泉。
琼珠虽碎却依然圆润。
注释:
- 阮郎归: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柔情和闲适的生活。
- 绿槐高柳: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象,槐树和柳树常常出现在江南水乡,代表了生机盎然的夏季。
- 咽新蝉:蝉鸣声清脆,似乎在低吟,增添了夏日的气息。
- 薰风:温暖的风,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碧纱窗:用碧色纱布做的窗户,夏日里透出一种柔和的光线。
- 棋声:下棋的声音,突显了悠闲的氛围。
- 水沈:水面沉静,形容雨后静谧的水面。
- 小荷翻:小荷叶随风翻动,生动描绘了自然活力。
- 榴花:石榴花,象征着夏天的热烈和生命力。
- 玉盆:用玉石制成的盆,象征高雅与清凉。
- 琼珠:形容水珠,清澈透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丰富多彩,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体现了其博大的人生观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阮郎归·初夏》创作于苏轼任职于杭州的时期,正值初夏,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闲适与对生活的热爱。作品呈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阮郎归·初夏》是一首描写初夏自然景色的词作,生动而富有情趣。词中通过描绘绿槐、柳树、蝉鸣、微风等元素,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夏日场景。开篇即以“绿槐高柳咽新蝉”引入,鲜活的夏日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气候。接下来的“薰风初入弦”,将微风与音乐相结合,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和谐之美。
接着,作者描写了“碧纱窗下水沈烟”,透过窗户看到的宁静水面,增添了一种闲适的气氛。而“棋声惊昼眠”则生动地表现出一种生活的闲适与乐趣,棋声打破了夏日的宁静,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最后几句描绘了水面上的小荷和榴花盛开的景象,表现出初夏的热烈与生命的蓬勃。整首词不仅描绘了夏日的自然景色,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闲适的向往。词中蕴含的情感真挚且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槐高柳咽新蝉:描绘初夏时节,绿槐和高柳树上新蝉的鸣叫,展现生机与活力。
- 薰风初入弦:温暖的微风刚刚吹入乐器的弦音,暗示着音乐与自然的融合。
- 碧纱窗下水沈烟:透过碧色纱窗看到的水面如烟雾般安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夏日氛围。
- 棋声惊昼眠:下棋的声音打破了白昼的宁静,体现出闲适的生活情趣。
- 水沈一作水沉微雨过,小荷翻:水面如沉静的画面,微雨过后小荷叶轻轻翻动,描绘出细腻的自然变化。
- 榴花开欲然:石榴花开得正热烈,表现了夏季的生机与热情。
- 玉盆纤手弄清泉:纤细的手在玉盆中玩弄清泉,展现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情境。
- 琼珠碎却圆:水珠虽碎却依然完美,暗含生活中的美好与不完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沈烟”,用“烟”来形容水面的宁静。
- 拟人:如“榴花开欲然”,使花朵似乎有了生命和意愿。
- 对仗:如“棋声惊昼眠”与“水沈一作水沉”,表现出形式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初夏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闲适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槐:象征着生机与生命力。
- 高柳:代表着夏日的繁茂与生长。
- 新蝉:象征着夏天的声音与活力。
- 薰风:代表温暖与舒适的气息。
- 碧纱窗:象征着优雅与闲适的生活环境。
- 棋声:代表着人们的闲适与乐趣。
- 小荷:象征着生命的纯真与脆弱。
- 榴花:象征着热情与生命的蓬勃。
- 清泉:象征着清新与纯净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阮郎归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
“绿槐高柳咽新蝉”中“新蝉”指的是什么? A. 蝴蝶
B. 蝉
C. 燕子 -
“棋声惊昼眠”的意思是? A. 下棋的声音打破了白昼的宁静
B. 下棋的人在睡觉
C. 棋声在夜晚响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阮郎归·初夏(苏轼)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更侧重于夏日的生机与闲适,而张若虚则表现出春夜的静谧与浪漫。两者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