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过七里濑》
时间: 2024-09-19 21:13: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过七里濑
作者: 苏轼 〔宋代〕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如画的自然景色:一叶轻舟划过水面,双桨划动,惊起了鸿雁。水面清澈,天空的影子在波平如镜的水中映现。鱼儿在水中翻腾,白鹭在烟雾缭绕的岸边点水而立。经过沙溪时水流急促,霜溪水冷,明月照耀下的溪水显得格外明亮。层层叠叠的景色如同画卷,曲折的山峦宛若屏风。回想起当年在严陵的虚度时光,君臣之间不过是场梦幻,今古不过是空名。远处的山依然高耸,云雾缭绕,晨曦中的山峦显得格外清新。
注释
- 一叶舟轻:指一只小舟,舟轻如羽;“一叶”形容舟小轻。
- 双桨鸿惊:双桨划水,惊动了鸿雁;鸿雁常被视为自然的象征。
- 水天清影湛波平:水面与天空清澈,影子在波平如镜的水中显得格外清晰。
- 鱼翻藻鉴:鱼儿在水中翻腾,水草在水中映照的景象。
- 鹭点烟汀:白鹭在烟雾弥漫的岸边轻点水面。
-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君臣之间的关系如同梦幻,历史的名声也不过是空洞之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借景抒情,表现他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他心中的孤独与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开篇,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词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既有动感,又有静态的和谐美。舟轻桨动,鸿雁惊起,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乡图画,仿佛读者能感受到那清风拂面、波光粼粼的温馨。
而在这幅自然美景的背后,苏轼却又通过“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这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往昔的辉煌与现实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不禁思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整首词在描写中融入了哲理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描绘舟轻如羽,划动时惊起鸿雁,生动展现了水上活动的轻快。
- 水天清影湛波平:水天一色,波光如镜,体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描写生灵的灵动,鱼跃水面,鹭鸟轻点水面,增添了生气。
-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描绘溪水的多样性,流速、温度、光影的变化,展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象。
-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水乡景色如画,层层叠叠、曲曲折折,表现出景色的多变与美丽。
- 算当年虚老严陵:回忆过去在严陵的时光,感慨岁月流逝。
-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对历史的思考,感叹人事如梦,往昔的名声已成空谈。
-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描绘远山的壮丽与晨曦中的清新,留下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比作画,突显自然的美。
- 拟人:将鱼、鹭等生物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采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苏轼的哲理思考与情感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自由与漂泊,承载着诗人的思绪。
- 鱼:象征活泼灵动,代表自然生机。
- 鹭:象征优雅与宁静,增添自然的静谧感。
- 山:象征高远与持久,代表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中,舟轻是指什么?
- A. 一只小舟
- B. 一只大船
- C. 一只木筏
-
诗中提到的“君臣一梦”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时间的流逝
- B. 政治的纷争
- C. 个人的成就
-
诗中“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所描绘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色的变化
- B. 诗人的自画像
- C. 传统文化的传承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在比较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和李白的《庐山谣》时,可以观察到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苏轼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绪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这种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解读和表现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精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