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时间: 2025-01-04 06:31: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风未肯入东门,
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
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
故人不用赋招魂。
白话文翻译:
东风还是不肯吹进东门,
我骑马去寻找去年去过的村庄。
人就像秋天的大雁,有所音信;
事情就像春天的梦,留下的痕迹已无。
在江城,白酒三杯醇厚,
村里的老者苍老的脸庞带着温暖的微笑。
已经约定年年都来这里相聚,
老朋友不需要为此赋诗招魂。
注释:
- 东风:春风,象征春天的到来。
- 秋鸿:秋天的大雁,借指思念远方的朋友。
- 春梦:春天的梦,暗示事情变化很快,无法留住。
- 江城:指江边的城市,可能为长江流域的某个城市。
- 苍颜:形容老人的脸色,苍老而温和。
典故解析:
- 秋鸿:常用来形容思念、离别的情感,源于古代诗词中对鸿雁的描写。
- 春梦: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常在诗中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正月二十,与友人潘郭二生一起出游,回忆起去年同样的日子在女王城作诗的情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歌鉴赏:
苏轼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是一首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人情与时光的诗篇。诗的开头,诗人感怀春风未至,暗示着对冬去春来的期待与忧虑。接着,诗人骑马去寻旧日的村庄,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人与事间的对比,表明人如鸿雁般来去无常,而事则似梦,留下的痕迹已然消逝,映照出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飞逝。
在酒宴中,和老友相聚,三杯白酒的醇厚与村老的温暖笑容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岁月的沉淀。最后两句表明,尽管时光流逝,老朋友的相聚是约定的美好,甚至不需要诗歌来唱和,突显出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盼,表现了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未肯入东门:春风未能吹进东门,暗示春天还未真正到来,象征着对春天的渴望。
- 走马还寻去岁村:骑马寻找去年的村庄,表现对往日时光的怀念。
- 人似秋鸿来有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同秋鸿一般,虽有音信但难以相聚,表达思念之情。
- 事如春梦了无痕:事情如梦,留下的痕迹已消逝,体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江城白酒三杯酽:在江边的城中,白酒很醇厚,营造出温暖的聚会氛围。
- 野老苍颜一笑温:村里的老人笑容温暖,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和温情。
- 已约年年为此会:已经约定每年都在此相聚,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
- 故人不用赋招魂:老朋友之间无需作诗召唤,显示出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人似秋鸿”将人际关系比作秋鸿,生动形象。
- 对仗:“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梦比作人,赋予了梦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酒宴的温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着未来的美好。
- 秋鸿:代表思念与离别,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白酒:象征友情的醇厚,展现人际关系的温暖。
- 苍颜:老人象征着岁月的积淀,传递出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东风未肯入东门中的“东风”指的是什么? A. 春风
B. 秋风
C. 冬风
D. 夏风 -
诗中提到“人似秋鸿”的意思是? A. 人来人往,难以相聚
B. 人如大雁,飞得很高
C. 人情淡薄,难以维系
D. 人生如梦,难以留存 -
诗的最后一句“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指什么? A. 需要写诗来表达思念
B. 老朋友之间自然了解
C. 不再相聚
D. 友情已经淡化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相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白的作品则更注重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感慨。在意象的运用上,苏轼通过春天的景象和酒宴的温暖,反映了生活的美好和人际关系的温馨,而李白则通过酒与月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