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剖竹相通涧下泉,更邀山色在樽前。一钩明月轩窗上,欹枕藤床独自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剖开竹子,让泉水流入,竹筒可以与山涧的水相通。诗人还特别邀请山的色彩在酒樽前欣赏。窗外挂着一弯明月,映照在轩窗上。诗人在藤床上斜倚着,独自安静地入睡。
注释:
- 剖竹:剖开竹子,指用竹子制作容器。
- 相通:互相连接,流通。
- 涧下泉:指山涧下的泉水,生动形象。
- 山色:指山的景色,常用以指自然的美景。
- 樽前:在酒樽前,表示饮酒时的情景。
- 一钩明月:形容月亮的弯曲形状。
- 轩窗:指高大的窗户,通常用于房屋的描述。
- 欹枕:斜靠着。
- 藤床:用藤条编织的床,具有自然质感。
- 独自眠:独自入睡,体现孤独与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引用的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流露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常见于宋代诗人的作品中,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宁静的山中环境,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平静。
诗歌鉴赏:
《山中》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流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热爱和对孤独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剖竹相通涧下泉”描绘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竹筒与山涧泉水的结合,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简单。而“更邀山色在樽前”一句,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珍视,邀请山色与酒共饮,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钩明月轩窗上”,则将视线引向窗外的明月,月亮的清辉映照在轩窗上,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最后一句“欹枕藤床独自眠”,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和内心的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的心态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剖竹相通涧下泉:剖开竹子,让清泉从山涧流出,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 更邀山色在樽前:诗人与自然的交流,邀请山的美色与自己共同享受酒的乐趣,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一钩明月轩窗上:窗外挂着一弯明月,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 欹枕藤床独自眠:独自斜靠在藤床上入睡,反映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和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钩明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
- 拟人:将山色与酒樽相邀,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剖竹相通”和“更邀山色”,形成了和谐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山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孤独的自我和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着自然和简朴。
- 泉水:代表生命和清澈的心灵。
- 山色: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明月:常作为孤独和思念的象征。
- 藤床:体现出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剖竹”是指什么?
- A. 剖开竹子
- B. 竹子生长
- C. 竹子做家具
-
“更邀山色在樽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对酒的热爱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孤独的厌倦
-
诗的最后一句“欹枕藤床独自眠”体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热闹
- B. 向往宁静
- C. 渴望交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夜泊牛头》:虽主题有所不同,但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