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即事》

时间: 2025-01-06 10:28:10

宿有骚人兴,休教世俗知。

郊墟聊晚眺,风月入秋宜。

愁极惟凭酒,囊空却剩诗。

更长人不睡,灯火可亲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即事
作者: 俞桂 〔宋代〕

宿有骚人兴,休教世俗知。
郊墟聊晚眺,风月入秋宜。
愁极惟凭酒,囊空却剩诗。
更长人不睡,灯火可亲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日的宁静与思索。诗人宿居于此,不希望世俗的人知道自己的兴致;在黄昏时分,远望乡间的景色,秋风和明月都显得格外宜人。愁苦到极点时,仅能借酒消愁,但口袋空空只剩下诗篇。夜深人静,仍然无法入睡,只有温暖的灯光陪伴,这种时刻显得格外亲切。

注释:

  • 骚人:指有才情的人,常用来指代诗人。
  • 郊墟:指乡村的集市或边郊的地方。
  • 风月:指自然界的风和月,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致。
  • 囊空:口袋空,形容没有金钱或物品。
  • 灯火:指灯光,象征温暖和思考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盛行的时代。他的诗作多以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清新,常带有淡淡的忧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在经历了生活的困顿和心理的忧愁后,选择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秋天的萧瑟和夜晚的宁静促使他反思生活的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索。诗的开头便以“骚人兴”引入,强调诗人自我世界的独立与脱离世俗的愿望。接着,他在郊外的晚景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风月的交融似乎让他暂时忘却了烦恼。然而,愁苦依旧伴随在心头,借酒浇愁却只能徒增孤独,最终只剩下诗歌作为精神的寄托。最后,夜深人静时,灯火成了他唯一的陪伴,象征着温暖与思考的空间。这种对光明的渴望和对孤独的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宿有骚人兴:诗人夜宿此地,心中充满诗情。
  2. 休教世俗知:不希望世俗的人了解他的情感与思绪。
  3. 郊墟聊晚眺:在黄昏时,他在乡间眺望远方。
  4. 风月入秋宜:秋天的风和月景显得特别美好。
  5. 愁极惟凭酒:愁苦到了极点,只有酒能稍微解忧。
  6. 囊空却剩诗:口袋空空,只剩下诗歌作为寄托。
  7. 更长人不睡:夜深人静,他仍然无法入睡。
  8. 灯火可亲时:灯光在此时显得格外亲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愁极惟凭酒,囊空却剩诗”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风、月、酒、灯火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季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他在宁静中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日: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带有萧瑟与孤寂的情感。
  • 风月:代表自然的美好,提醒人们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 :象征着逃避与解脱,反映了诗人面对愁苦时的无奈。
  • 灯火:象征温暖和思考的空间,体现了孤独中的一丝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骚人”在诗中指代的是什么?
    A. 诗人
    B. 世俗人
    C. 农民

  2. 诗人为什么不希望“世俗知”?
    A. 因为他羞愧
    B. 因为他渴望独立
    C. 因为他忙于生活

  3. “囊空却剩诗”意指什么?
    A. 只剩下金钱
    B. 只剩下诗歌
    C. 只剩下酒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 《静夜思》 by李白

诗词对比:

俞桂的《秋日即事》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孤独和对自然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俞桂则更关注内心的独白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