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时间: 2025-01-19 19:59:09

秋夜多愁思,虚堂风露凉。

观书灯可近,欲睡漏初长。

蛩响频催织,萤飞烁有光。

雨梢窗外过,散入稻花香。

意思解释

秋夜

原文展示:

秋夜多愁思,虚堂风露凉。
观书灯可近,欲睡漏初长。
蛩响频催织,萤飞烁有光。
雨梢窗外过,散入稻花香。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夜,我心中充满了愁思,空旷的房间里透着凉风和露水。看书的灯光是如此明亮,然而我却困倦得想要入睡,时钟的滴答声也渐渐变长。蟋蟀的鸣叫频频催促着我入眠,萤火虫在空中闪烁,发出微弱的光亮。窗外的雨水轻轻滑过,伴随着稻花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

注释:

  • 秋夜: 秋天的夜晚,通常给人以清冷、孤寂的感觉。
  • 愁思: 指忧愁的思绪。
  • 虚堂: 形容空旷的房间。
  • 漏初长: 指夜深时分,时钟滴答声变得更长,象征时间的流逝。
  • 蛩响: 蟋蟀的鸣叫声。
  • 萤飞烁: 描述萤火虫在空中飞舞,闪烁着微弱的光。
  • 雨梢: 指窗外的雨水,"梢"有轻柔流动之意。
  • 稻花香: 秋天稻谷成熟时散发的香气,象征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作为一个较为冷门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秋夜》创作于一个清凉的秋夜,诗人正值思绪纷乱之时。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与自然的细腻变化,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敏感。此时社会动荡,诗人或许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是一首描写秋季夜晚景象的诗,融合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情感。诗的开篇“秋夜多愁思”,便引出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展现了诗人在这个季节中的孤独与愁苦。接下来的“虚堂风露凉”,则通过空间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丝凉意,仿佛也渗透进了诗人的心中。

整首诗以细腻的景物描绘为主,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生动。“观书灯可近,欲睡漏初长”,诗人通过灯光的明亮与时钟的滴答声,构建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思考。后面的“蛩响频催织,萤飞烁有光”,通过声音与光影的交织,展现出夜晚的生机。蟋蟀的鸣叫、萤火虫的闪烁,既是自然的声音,也似乎在催促诗人回归梦乡。

最后一句“雨梢窗外过,散入稻花香”,通过雨水与稻花香气的结合,营造出一种丰收的氛围,似乎在告诉诗人,尽管内心愁苦,外界依然有着生命的美好。这一对比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深化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夜多愁思: 秋夜常让人感到伤感,愁思油然而生。
  2. 虚堂风露凉: 空荡荡的房间里,风和露水带来一丝寒意。
  3. 观书灯可近: 看书的灯光明亮,照亮了周围的环境。
  4. 欲睡漏初长: 想要入睡,但时钟的滴答声却显得漫长。
  5. 蛩响频催织: 蟋蟀的叫声时常响起,似在催促我入眠。
  6. 萤飞烁有光: 萤火虫飞舞,发出微弱的光芒。
  7. 雨梢窗外过: 窗外的雨水轻轻流过。
  8. 散入稻花香: 雨水与稻花的香气交融,飘散在空气中。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漏”比喻时间的流逝,增强了时光的流动感。
  • 拟人: “蛩响频催织”赋予蟋蟀以催促的情感,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孤独、愁思的感受,以及在这种情感中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 代表孤独与思索的时刻。
  • 风露: 象征清凉与宁静。
  • 灯光: 象征知识与希望。
  • 蟋蟀: 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与时间。
  • 萤火虫: 代表微弱的光明与生命的脆弱。
  • 稻花香: 象征丰收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蛩响”指的是哪种昆虫的声音?

    • A. 蜻蜓
    • B. 蟋蟀
    • C. 蝉
      答案: B
  2. 诗人在秋夜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愁思
    • C. 愤怒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雨梢窗外过”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热闹
    • B. 宁静
    • C. 寒冷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 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思念之情,情感深沉。
  • 李白《静夜思》: 以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直接而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论文及古诗词解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