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

时间: 2025-01-19 14:03:55

当年贺六浑来么。

猛挥戈、尔朱摧破。

子升碑下徐郎过。

漫嗟赏、无能和。

南陈北魏如旋磨。

但一片、两片欹卧。

草间磊磊苔衣裹。

没字石、留人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于中好
作者: 王时翔 〔清代〕

当年贺六浑来么。
猛挥戈尔朱摧破。
子升碑下徐郎过。
漫嗟赏无能和。
南陈北魏如旋磨。
但一片两片欹卧。
草间磊磊苔衣裹。
没字石留人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当年贺六浑的到来,是在问他是否还记得那段时间。猛然挥动戈矛把尔朱荣打败。子升的碑下,徐郎从这里经过,令人感慨,却没有人能够与之共赏。南陈北魏的历史如同旋转的磨盘一般,过去的辉煌已成往事。只剩下那一片又一片的残骸倾斜而卧,草丛中石头满是苔藓的覆盖。那块无字的石头,留下了人们的坐痕。

注释:

  • 贺六浑:指历史人物,可能是指贺六浑的事迹。
  • 尔朱:尔朱荣,北魏时期的权臣,曾一度掌权。
  • 子升:可能指的是历史或文学中的人物,可能与碑文有关。
  • 漫嗟:随意叹息,表示对往事的感慨。
  • 南陈北魏:指南北朝时期的两个政权,象征着历史的对立和变迁。
  • 磊磊苔衣:形容石头上长满了苔藓,表达时间的流逝与荒凉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翔,清代诗人,生平较为低调,作品多关注历史和社会变迁,风格沉郁,有着丰富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历史的回顾有关,王时翔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与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提问“当年贺六浑来么”,引发了读者对历史的追溯,接着描述尔朱荣的破灭,体现了历史的无常与人物的兴衰。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子升碑下徐郎过”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惋惜,似乎在表达对过往辉煌的失落感。

“南陈北魏如旋磨”一句,将历史的变迁比作旋转的磨盘,寓意着历史的循环与无情,令人感慨万千。最后几句,诗人描绘了苔藓覆盖的石头,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遗忘,诗人在此刻的沉思中,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留下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贺六浑来么:引入历史人物,表现对往事的追忆。
  • 猛挥戈尔朱摧破:描述尔朱荣的失败,象征历史的变幻。
  • 子升碑下徐郎过:描绘历史遗迹,寓意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
  • 漫嗟赏无能和:表达对历史美好但无法分享的惋惜。
  • 南陈北魏如旋磨:比喻历史的无情与循环。
  • 但一片两片欹卧:体现历史的残骸,象征失落。
  • 草间磊磊苔衣裹:自然景象与历史的结合,暗示时间的流逝。
  • 没字石留人坐:留给人们思考与感悟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历史如“旋磨”,形象生动。
  • 拟人:无字石“留人坐”,赋予无字石以情感。
  • 对仗:如“南陈北魏”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沧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贺六浑:象征历史人物的浮沉。
  • 尔朱:代表权力的兴亡。
  • :承载历史记忆的象征。
  • 草与苔:自然与时间的交融,表现岁月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当年贺六浑来么”中“贺六浑”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一种历史事件
    D. 一种文化现象

  2. 诗中“南陈北魏如旋磨”主要表达了: A. 历史的循环与无常
    B. 人物的兴亡
    C. 自然的变化
    D. 个人的情感

  3. 最后一句“没字石留人坐”表达了: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当下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时翔与杜甫的诗歌都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但王时翔更侧重于历史的回顾与感慨,杜甫则更关注现实的苦难与民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王时翔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