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登双清亭同暄午作,用吕圣求体》
时间: 2025-01-14 01:47:55意思解释
满江红 登双清亭同暄午作
作者:李恰 〔清代〕
原文展示
蠡道千盘,孤亭在江心矗峙。寥天阔四围云水。林翠静从栏槛落,幽峦峭共楼台倚。数归帆无数夕阳明,微风起。襟袖润,空漾里。歌啸发,樽晷底。剔苍苔遗碣,手扪残字。宝墨苍凉罍旧渺,白波浩荡浮生寄。访灵踪吾欲结茅庵,从兹始。
白话文翻译
在蜿蜒的河道上,孤独的亭子矗立在江心。天宽地阔,四周环绕着云水。翠绿的林木从栏杆上静静垂落,幽峭的山峰与楼台依偎。数不清的归帆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微风轻轻拂起。衣襟湿润,在空荡荡的水面上荡漾。歌声在酒杯下回荡,时光在酒樽边流逝。剔除苍苔,抚摸遗留下的石碑,触摸那些残留的字迹。宝墨的苍凉与渺小的酒罍,白浪滔滔中寄托了我的浮生。向往灵魂的踪迹,我想在这里建个茅庵,从今往后开始。
注释
- 蠡道:蜿蜒曲折的水道。
- 孤亭:指的是亭子,象征孤独和清幽。
- 寥天阔:形容天空广阔,空间开阔。
- 林翠静:形容树林的绿色宁静。
- 幽峦峭:形容山峦的幽深和陡峭。
- 数归帆:形容归航的船只。
- 樽晷底:酒樽和日影,象征时间的流逝。
- 剔苍苔遗碣:剔除长满青苔的石碑,象征对历史的追溯。
- 浮生寄:寄托浮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恰,清代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他的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尤其是在描绘山水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恰登上双清亭时,正值午后,阳光明媚。他在此地进行创作,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借景抒怀,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以抒情的方式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的描绘细腻而生动,从“孤亭在江心矗峙”到“白波浩荡浮生寄”,每一句都渗透着诗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深厚情感。诗人在描绘江水与亭子的同时,也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尤其在“剔苍苔遗碣”一节,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反思个人的存在,给人以深思。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归帆”、“夕阳”、“微风”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人生的旅程与流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蠡道千盘:形容水道曲折,表现出自然的复杂。
- 孤亭在江心矗峙:亭子矗立在水中的孤独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清幽。
- 寥天阔四围云水:展现开阔的天空与水面,营造出一种辽阔的意境。
- 林翠静从栏槛落:树林的静谧,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幽峦峭共楼台倚:山峦与楼台相依,增添了景色的层次感。
- 数归帆无数夕阳明:归航的船只在夕阳下显得特别美丽,象征人生的归宿。
- 襟袖润,空漾里:衣襟被水打湿,表现出与自然的亲密感。
- 歌啸发,樽晷底:歌声与时间的流逝交织,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 剔苍苔遗碣:抚摸古碑,反思历史与个人的存在。
- 宝墨苍凉罍旧渺:古酒罍的苍凉,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渺小。
- 白波浩荡浮生寄:白浪滔滔中寄托浮生,表现对生活的感悟。
- 访灵踪吾欲结茅庵,从兹始: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物比喻人生的艰辛与美好。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 对仗: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理想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个人存在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亭:象征孤独与清幽。
- 江水:代表流逝与无常。
- 归帆:象征归宿与人生的旅程。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
- 苍苔:代表历史与时间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亭在江心矗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谊 B. 孤独 C. 欢乐
- “剔苍苔遗碣”中的“苍苔”象征什么? A. 新生活 B. 历史的痕迹 C. 自然的美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对人生的思考与理想的追求 C. 对友谊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较,李恰的《满江红》更注重展现个人对环境的感受与哲思,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与对自然的向往。两者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恰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