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馆上元前一夕陪使客观灯之集》
时间: 2025-01-07 18:3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苏馆上元前一夕陪使客观灯之集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节物催人又一年,
银花莲炬照金尊。
麝鎚官样陪公讌,
粉茧卿风忆故园。
何似儿孙谈草草,
不妨灯火半昏昏。
人生行止谁能料,
今夕苏州看上元。
白话文翻译:
时节催促着我们又到了一年,
银色的花灯和莲花烛光照亮了金色的酒杯。
麝香和锤子般的官员们陪伴着公爵的宴会,
细腻的纱衣和柔和的风让我想起故乡。
与其说儿孙在草草谈论,不如在灯火阑珊中,
生活的走向谁能预料,
今夜在苏州观赏元宵的美景。
注释:
- 节物:指节令、节日的时刻。
- 银花莲炬:指银色的花灯和莲花形状的烛火。
- 麝鎚:指麝香和用来敲打的锤子,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的宴会场景。
- 粉茧:指轻薄的衣物,形容女子的柔美。
- 卿风:指温柔的风,可能是形容思念故乡的情感。
- 草草:指仓促、简略的谈话。
典故解析:
- 上元:指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象征团圆和欢乐。
- 苏州:苏州以其美丽的园林和灯会著称,代表了江南水乡的风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他的作品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宵节前夕,正值节日气氛浓厚之时,诗人陪伴使者一起观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于元宵节前夕,借助灯会的景象,诗人杨万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诗的开头以“节物催人又一年”引入,点明了时节的变迁,唤起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接着“银花莲炬照金尊”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绚丽景象,银花和莲花的灯火映照着金色的酒杯,展现出热闹的节庆氛围。
在宴会上,诗人通过“麝鎚官样陪公讌”描绘出官员们的宴饮场景,暗示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和官场的繁华。而“粉茧卿风忆故园”则将思乡之情融入其中,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温馨的同时,也带来了淡淡的忧伤。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人生行止谁能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在灯火阑珊中享受当下的意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节日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节物催人又一年:节令变化提醒人们又过了一年,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银花莲炬照金尊:描绘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的场景,灯光照亮了酒杯,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 麝鎚官样陪公讌:描绘官员们的宴会,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繁华的宴饮场面。
- 粉茧卿风忆故园:细腻的纱衣让人想起故乡,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 何似儿孙谈草草:与其说儿孙们在简略地谈话,不如说在灯下沉迷于美景。
- 不妨灯火半昏昏:在昏暗的灯光下,也是一种享受,强调当下的珍贵。
- 人生行止谁能料:感慨人生的变化无常,预示着生活的不可预测。
- 今夕苏州看上元:今夜在苏州观赏元宵,体现了诗人对节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银花莲炬”和“金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灯火比作照亮生活的明灯,寓意生活的希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花:象征着美好与欢乐,代表节日的氛围。
- 莲炬:寓意纯洁和光明,象征着希望与梦想。
- 金尊:代表富贵、尊贵的物品,体现了宴会的奢华。
- 粉茧:象征柔美,暗示对女性的温柔情感。
- 灯火:象征生活的希望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
“节物催人又一年”中的“节物”指的是什么?
A. 节日
B. 季节
C. 物品
D. 风景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表现在哪一句中?
A. 节物催人又一年
B. 不妨灯火半昏昏
C. 粉茧卿风忆故园
D. 今夕苏州看上元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元夜》 - 张九龄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多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元夜》: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情感上更加强烈,展现了节日的欢愉与人们的团聚。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诗人在相同的主题下展现了各自的情感和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