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董公》

时间: 2025-01-06 11:29:22

一色三军雪染衣,拔山气力陡然衰。

三王事业无多子,却是良平不得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色三军雪染衣,
拔山气力陡然衰。
三王事业无多子,
却是良平不得知。

白话文翻译

整片雪白覆盖了三军的衣服,
拔山的力气瞬间变得衰弱。
三位王者的事业没有多少继承人,
却是良平(指良才平民)无人知晓。

注释

  • 一色:指颜色一致,这里指雪的白色。
  • 三军:指古代军队,可能指的是士兵。
  • 雪染衣:雪花覆盖了士兵的衣服。
  • 拔山:形容力量巨大,能够像拔起山一样。
  • 三王:指周朝的三位王(可能指周文王、周武王等),代表古代帝王。
  • 良平:指良才平民,意指有才能的人未被重用或被忽视。

典故解析

  • 三王事业:这里的三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王者,象征着权力与统治的成就。
  • 良平不得知:这一句表达了对有才能的人未被重视的遗憾,反映出社会对于人才的忽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独特,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军阀割据的背景下,诗人对士兵的艰辛与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表达了对有才能之人的关心与惋惜,以及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军队被雪覆盖的景象,象征着士兵的坚韧与牺牲,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奈。开头的“一色三军雪染衣”意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暗示了士兵在冰天雪地中艰苦的生活。接着“拔山气力陡然衰”,用拔山来形容昔日的力量,然而如今却是衰弱,表现出对力量消逝的感慨。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三王的事业虽伟大,但却没有多少继承人,进一步引发对于人才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士兵困境的同情,也有对历史的思索,传达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有才能之人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色三军雪染衣:描绘了一幅冬季雪后的场景,士兵们的衣服被雪覆盖,象征着他们的艰苦与无奈。
  2. 拔山气力陡然衰:将士兵的力量比作拔山,表明他们曾经的强大,但如今却感到力气的急剧衰退,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疲惫与无力。
  3. 三王事业无多子:提到历史上的王者,他们的伟业没有能够传承下去,反映出对政治权力继承的忧虑。
  4. 却是良平不得知:良才平民无人知晓,表达出对有才之士未被重视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士兵的力量比作“拔山”,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采用了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士兵生存状态的描写,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有才能之人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艰难,暗示士兵的困境。
  • 三军:代表着国家的力量与民众的艰辛。
  • 拔山:象征着昔日的英雄气概与如今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王”指的是: A. 三国时期的王
    B. 周朝的王者
    C. 南宋的皇帝
    D. 汉朝的王者

  2. “一色三军雪染衣”意在表达什么? A. 士兵的英勇
    B. 士兵的艰苦
    C. 士兵的胜利
    D. 士兵的团结

  3. 诗中提到“良平”是指: A. 有才能的人
    B. 平民百姓
    C. 士兵
    D. 皇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 - 杜甫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对士兵的同情,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