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 题陈其年填词图》
时间: 2025-01-06 13:17: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片玉情怀,向罨画溪边,惯欹吟帽。教翻箫谱,桃叶春江迎到。按湘竹七点排星,趁柔声绕指,填写双调。斜行香墨,洒破蜀笺花鸟。旗亭偶然赏酒,听翠鬟捧拍,歌残多少。更攀垂垂琐柳,霞鞍骢小。赋铜楼月昏云晓。都不是乌丝旧草。元九姓氏,应早有宫眉知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在画溪边吟唱的情景,习惯性地歪着帽子,翻动着古筝的乐谱,桃叶在春江的迎接下轻轻摇曳。湘竹上七颗星星在排成行,柔和的声音缠绕着指尖,填入双调乐曲中。斜着走的香墨,洒落在华丽的蜀笺上,花鸟的图案尽显生动。偶然在旗亭里品酒,听着美丽的女子轻拍伴奏,歌声在耳边萦绕,似乎仍存许多余韵。更向柳树攀登,霞光映照着小马车。赋予铜楼的月色在昏暗与清晨之间交替,都是那陈旧的乌丝草。元九的姓氏,想必早就被宫眉所知。
注释
- 片玉情怀:比喻细腻、美好的情感。
- 罨画:指的是画有景色的地方,多用于描摹自然。
- 湘竹七点排星:形象地描绘了竹子上的露珠或星星,展示了清晨的宁静。
- 蜀笺:四川出产的纸,通常用于书信或诗词。
- 元九:指的是元稹,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名字在此处代表古代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翔麟(生卒年不详)是清代诗人,以其词作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风格清丽,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三部乐》创作于清代,当时社会文化繁荣,文人雅士聚集,吟唱诗词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活动。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享受音乐与饮酒的闲适生活,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美的赞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流畅的音乐感,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里与自然对话的情景。诗中的意象如“桃叶春江”、“湘竹七点排星”等,不仅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柔情。词中将音乐与自然融合,表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尤其是“旗亭偶然赏酒,听翠鬟捧拍”,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令人向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柔和而富有韵味,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渗透着对人情的细腻思考。诗人的情感如同溪水般温柔流淌,音乐与景色交融,造就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片玉情怀,向罨画溪边,惯欹吟帽。
表达了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在溪边吟唱的情景,习惯性地偏着帽子,显示出一种自然随性的态度。 -
教翻箫谱,桃叶春江迎到。
讲述了乐曲的演奏和春天的到来,桃叶在江边轻柔地摇曳,呼应了春天的气息。 -
按湘竹七点排星,趁柔声绕指,填写双调。
竹上的露珠如星星般闪烁,柔和的声音如丝般缠绕,填入乐曲的双调部分,展现了音律的美感。 -
斜行香墨,洒破蜀笺花鸟。
描述了轻轻斜行的香墨,洒落在华丽的蜀笺上,花鸟的图案生动而富有灵气。 -
旗亭偶然赏酒,听翠鬟捧拍,歌残多少。
诗人在旗亭中偶然品酒,听着美丽女子的伴奏,歌声余音绕梁,令人陶醉。 -
更攀垂垂琐柳,霞鞍骢小。
诗人向垂柳攀登,霞光映照着小马车,展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情景。 -
赋铜楼月昏云晓。
描绘了铜楼的月色在昏暗与清晨之间交替,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都不是乌丝旧草。
提到的乌丝草,象征着曾经的记忆与情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元九姓氏,应早有宫眉知道。
提到元稹,表示文人之间的相知与默契,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片玉情怀”比喻细腻的情感,生动形象。
- 拟人:如“桃叶春江迎到”,赋予自然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香墨洒破蜀笺花鸟”,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的内心情感。通过音乐与自然的融合,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片玉: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 桃叶: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湘竹:象征着清新自然的环境。
- 香墨:代表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旗亭:社交聚会的场所,承载着人际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爱情的思考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历史的反思 -
“湘竹七点排星”中的“七点”指的是什么? A. 七颗星星
B. 竹子的七个节
C. 七滴露水
D. 七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元九”指的是谁? A. 白居易
B. 杜甫
C. 元稹
D. 李白
答案
- C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春天的江景与情感。
- 《渔舟唱晚》:描绘自然与人情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同样借助自然景色表达情感,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杜甫):通过月夜抒发思念之情,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