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鹤园今为文艺家集会之所。园中片石,余戏题掌云二字,旁款则主人所补也》

时间: 2025-01-04 08:39:33

嵯峨片石,是云峰仙掌。

天半飞来屹相向。

记曾挥、醉墨剔藓留题,题未竟、酣卧池边小舫。

浮云同变幻,第宅更新,石友深盟可无恙。

花竹影萧疏,雨态烟姿,都移入、画屏风上。

怅料理、琴书有时来,怎忘了停骖,故人门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嵯峨片石,是云峰仙掌。天半飞来屹相向。记曾挥醉墨剔藓留题,题未竟酣卧池边小舫。浮云同变幻,第宅更新,石友深盟可无恙。花竹影萧疏,雨态烟姿,都移入画屏风上。怅料理琴书有时来,怎忘了停骖,故人门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高耸的片石,仿佛是云峰的仙掌。天空一半飞来,与之对峙。记得曾经在醉意中挥笔写下的题字,却未能完成,醉卧在池边的小船上。浮云时常变幻,家中景致也随之更新,和石头的朋友之间的深厚盟约是否还安好?花竹的影子显得萧疏,雨中的烟姿优雅,宛如移入了画屏上。我感到惆怅,琴书在手,却不知何时能再次相聚,怎能忘记停马的故人门巷?

注释

  • 嵯峨:形容山石高耸的样子。
  • 片石:一块石头,这里指高耸入云的石峰。
  • 飞来:飞翔而来,形容云的移动。
  • 剔藓:指用笔写字,剔是削去,藓是苔藓,暗指在苔藓上书写。
  • 恣卧:随意地躺着,放松的状态。
  • 石友:指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 花竹影:花和竹子的影子,代表自然景色。
  • 停骖:停马,指停下来等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活在文人雅士聚集的时代,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而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鹤园,作为文艺家集会之所,诗人以片石为媒介,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嵯峨片石”便把读者带入了一个高耸的自然环境,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浮云同变幻”以及“花竹影萧疏”的意象,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与变化,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诗人也通过“怅料理琴书有时来”的句子,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尽管心中有琴书相伴,却难以再见故人。整首诗的情感在自然与人情之间交织,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友情与过往的深切怀念,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嵯峨片石,是云峰仙掌:开篇即用高耸的石头比喻为仙人的手掌,显示出自然的雄伟。
    • 天半飞来屹相向:描绘了天空与石峰的对峙,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 记曾挥醉墨剔藓留题:回忆起在醉意中作诗的场景,表现了创作的随意与洒脱。
    • 浮云同变幻,第宅更新:浮云的变幻与家中的景致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石友深盟可无恙:思念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出深厚的友谊。
    • 花竹影萧疏,雨态烟姿:自然的描绘与优美的姿态,增添了诗的画面感。
    • 怅料理琴书有时来:表达内心的惆怅,尽管有琴书相伴,却难以相聚。
    • 怎忘了停骖,故人门巷:对故友的思念,唤起了对往昔的追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片石比作仙掌,形象生动。
    • 拟人:将浮云与家居景致拟人化,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深深的怀念。

意象分析

  • 片石:象征着坚固与高耸,代表着自然的伟大。
  • 浮云:象征着变化与无常,暗示着人生的起伏。
  • 琴书:象征着文化与艺术,体现了诗人的修养。
  • 故人门巷:象征着友情与回忆,寄托了诗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汪东
    D. 白居易

  2. 诗中的“嵯峨片石”指的是什么? A. 一块高耸的石头
    B. 一棵大树
    C. 一片湖泊
    D. 一座房子

  3. 诗中提到的“石友”是指? A. 自己的朋友
    B. 自然界的石头
    C. 书中的角色
    D. 动物朋友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汪东与王维的自然描写,汪东注重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宁静的自然意境。
  • 分析两位诗人在表达友情方面的不同风格,汪东的怀念更为直接,而王维则含蓄而深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汪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