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
宿鸟声中自掩门。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地洒落,仿佛在编织春天的网络;
落花满地,散乱不堪,黄昏时分显得愈加凄凉。
街道上没有车马的喧嚣,
在归来的鸟儿低声啼鸣中,我默默地关上了门。
注释:
- 丝丝:细小的雨丝,形容雨势轻柔。
- 欲网春:仿佛在编织春天,表现春雨滋润万物的情景。
- 狼藉:形容散乱不堪的样子,常用来形容落花满地的景象。
- 车尘:车马行驶所带来的尘土,象征喧闹的生活。
- 张罗地:这里指喧闹、繁忙的地方。
- 宿鸟:夜归的鸟儿,经过一天的活动后回到栖息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春雨和鸟鸣,表现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德仁,号青松,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春日即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气息,细雨轻洒,落花满地,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诗的开头“细雨丝丝欲网春”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春雨像是织女在编织春天的网,细腻而温柔。接着“落花狼藉近黄昏”则将情景转向落花的凄凉,黄昏时分,万物仿佛都在沉静中诉说着春天的短暂与无常。
“车尘不到张罗地”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车马的喧闹并未打扰这片刻的宁静,诗人似乎在逃避喧嚣,享受这种静谧。“宿鸟声中自掩门”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归鸟的低鸣让他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也让他愈加珍惜这份宁静。
整首诗从细雨到落花,再到鸟鸣,表现出春日的多样性和变化,诗人在春天的即事中感受到生命的流转与无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雨丝丝欲网春”:细雨轻轻洒落,仿佛编织着春天的画卷,表现出春天的温柔和生机。
- “落花狼藉近黄昏”:黄昏时分,落花满地,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花开花落的无常。
- “车尘不到张罗地”:街道上没有车马的喧闹,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宿鸟声中自掩门”:在归来的鸟儿低鸣中,诗人选择关门,象征着对外界喧嚣的拒绝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编织春天的网,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鸟声被赋予情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春天的柔和与生机。
- 落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车尘:代表了繁忙的世俗生活。
- 宿鸟:象征归属感和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细雨丝丝欲网春”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春天的气息?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落花狼藉”中的“狼藉”指什么?
- A. 整齐
- B. 混乱
- C. 美丽
-
诗人选择在“宿鸟声中自掩门”,这代表了他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喧嚣的向往
- B. 对宁静的追求
- C. 对旅行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次韵春日即事》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李弥逊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宁静感受,而杜甫则在春天的美景中透出国破家亡的忧伤,二者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