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苔》

时间: 2025-01-17 08:45:56

满地濛濛铺未遍,望来非雾非烟。

几行惟借屐痕添。

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

几日东风寒又重,奈它亭下台边。

采叶时分落花天。

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地濛濛铺未遍,望来非雾非烟。
几行惟借屐痕添。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
几日东风寒又重,奈它亭下台边。
采叶时分落花天。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

白话文翻译:

满地的青苔薄薄地铺展,远望去并不像雾,也不像烟。
只有几行足迹勉强增添了生气。绿意依靠着细草,青色却无法越过疏落的帘幕。
这几天东风又寒冷了,真让人无奈在亭子下台边。
正是采叶的时节,落花的天空。春天的成长与否并不重要,我只喜爱细雨轻柔。

注释:

  • 濛濛:形容细雨或雾气弥漫的样子。
  • 屐痕:指木屐留下的痕迹,象征着行走的痕迹。
  • 疏帘:指稀疏的帘子,遮挡住外面的景象。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雨廉纤:形容细雨轻柔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淑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背景下。她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春季,描绘了春天雨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细雨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春日氛围。诗人用“满地濛濛”开篇,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随之引入“非雾非烟”的独特比喻,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接着,屐痕的借用不仅带来了人类的活动痕迹,也暗示着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流逝。绿草与青色帘子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局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几日东风寒又重”,让人感受到春天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透出一种淡淡的惆怅。然而,最后的“惟爱雨廉纤”则将情感引向积极的一面,展现出诗人对细雨的热爱与期盼,传达出一种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切理解与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满地濛濛铺未遍,望来非雾非烟。”:描绘了雨后的青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2. “几行惟借屐痕添。”:屐痕象征着人的活动,增加了生气。
    3. “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绿草依靠细草,青色无法越过帘子,暗示局限性。
    4. “几日东风寒又重,奈它亭下台边。”:东风带来的寒意让人无奈,表现出对天气变化的感慨。
    5. “采叶时分落花天。”: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6. “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强调对细雨的喜爱,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比作雾和烟,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给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生动。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青苔:象征生命的韧性和自然的复苏。
  • 屐痕:代表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的互动。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变化。
  • 细雨:象征温柔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几行惟借屐痕添”指的是什么? A. 雨水
    B. 足迹
    C. 花瓣

  2. “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厌倦
    B. 对细雨的喜爱
    C. 对寒风的抱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陶淑的《临江仙 苔》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陶淑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女性诗人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两者的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陶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