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4:50:13

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

无端昨夜萧萧雨,细锦全机卸作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无端昨夜萧萧雨,细锦全机卸作茵。

白话文翻译:

一树春花白的、红的,晴天的光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难以分辨。无缘无故昨夜的细雨,仿佛将华丽的花瓣都卸了下来,铺成了地上的一层锦绣。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白红红:形容春花的颜色,白色和红色交错。
  • 晴光:晴天的阳光。
  • 炫眼:让人眼花缭乱。
  • 无端:没有理由,毫无缘由。
  • 萧萧雨:形容细雨的声音。
  • 细锦全机:细致的花瓣像锦缎一样,形态优美。
  • 卸作茵:像卸下的锦缎一样,铺成了地上的一层。

典故解析:

  • 该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春花与细雨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与美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1199年,卒于1250年。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语言生动,常融入生活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杏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在游览西园时,感受到春花的美丽与细雨的轻柔,表达了对春日景象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杏花与细雨,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与无常。开头两句“白白红红一树春”,直观地呈现了杏花的色彩,白花和红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接着“晴光炫眼看难真”,用“炫眼”形容阳光的强烈,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丽,使人目不暇接。然而,第三句“无端昨夜萧萧雨”则转折,细雨的到来似乎打破了这一美好,给人一种无常之感。最后一句“细锦全机卸作茵”,则通过细雨的描写,表现了花瓣如同锦缎般的华丽,却因雨水而纷纷落下,铺成地面的景象。这一变化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美丽脆弱的思考,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了春天的杏花,鲜艳夺目,展现了春日的生机。
  • 第三句转折,细雨的降临带来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 第四句则通过意象的转换,表现了细雨将花瓣卸下,铺成地面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细锦,强调其美丽和珍贵。
  • 拟人:将雨描述为有意图的存在,暗示自然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杏花和细雨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与希望。
  • 细雨:象征着无常和变化,带来生机,也带来惆怅。
  • :象征华丽与美好,表现了自然的富饶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白红红”指的是什么?

    • A. 树木
    • B. 杏花
    • C. 太阳
    • D. 雨水
  2. 诗中提到的“晴光”给人怎样的感觉?

    • A. 温暖
    • B. 眼花缭乱
    • C. 阴沉
    • D. 寒冷
  3. “无端昨夜萧萧雨”中的“无端”是什么意思?

    • A. 有理由
    • B. 无缘无故
    • C. 意外
    • D. 预料之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描绘了春天的美,但杨万里更侧重于细致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